原作:保坂浩紀,《UXデザインのやさしい教本》主編;翻譯:@十早Hanc
在開始文章之前,先了解一下本文的大體内容:
從以前就很在意,有時在注冊某些産品後,會收到發件人為“noreply@xxx”的确認郵件。“noreply”用日語來講就是“不必回複”,難道這個詞不會立馬給人一種很傲慢的感覺嗎?于是,我在Tweet上發布了一條推文,竟有幾位朋友為我點贊。看來這麼想的僅僅是我一個人。
接着,我嘗試用日語搜索是否有人寫過相關的内容,但并沒有找到。用英語搜索“不要使用noreply@的X個理由”,不出所料找到了很多。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使用“noreply@”的三個理由:1、使用“noreply”會給人一種傲慢的印象
注冊某産品後,如果用戶想進一步咨詢和了解産品,大部分是因為在産品使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如果單方面的給并不打算進一步咨詢和了解的用戶發送“no-reply(不必回複)”的确認郵件,難道這不是一種傲慢的态度嗎?
2、可能因此失去用戶寶貴的反饋
假設用戶想要咨詢一些問題或提建,但回複發自“noreply”的郵件也沒什麼意義,就會放棄咨詢或提建議,進而不想再使用這個産品。這樣自然就會失去用戶重要的反饋。
3、在某些國家是法律層面上的問題
在歐洲某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群發郵件時,必須追蹤其回複郵件。盡管關于這類事情可以委托給法律相關專家,但在海外推廣産品時最好多多留心。
取代“noreply@”的兩種方法:1、使用表示“歡迎回複”的郵件地址
例如,發件人使用hello@、contact@或者reply@開頭的郵箱地址,有了歡迎回複的意思,就可以收到回複,那不是很好嘛。另外,如果使用負責人的名字作為郵件地址發送郵件,會增加一些人情味。當然對于用戶的咨詢還是要認真的追蹤的。
2、在正文中标明咨詢的正确途徑
由于系統的制約等原因,需要區分發件郵箱與受理咨詢的郵箱時,要明确的将詳細的咨詢途徑标記在正文中。在這種情況下,發件人郵箱使用info@xxx也是無可非議的。
【我是馬力,設計師、産品經理,最美應用創始人,創新工場早期成員,豌豆莢創始成員、IBM用戶體驗設計師。最美應用每年評估上萬個互聯網産品,無論是産品設計,還是互聯網的運營和推廣等,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高校裡擔任兼職導師,一直努力推動高校的設計專業領域教學。在知乎是用戶體驗和産品相關領域的優秀回答者,出版《産品設計師技能書》,撰寫連載文章《産品設計與用戶體驗如何思考》、《設計師入門之路》等,希望以專業的力量幫到更多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