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民大多數都是宗教信徒,因此在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會有祭祀祭祖的習俗,并且一定都是大辦特辦,他們特别喜歡熱鬧,也很注重家族團結,所以中秋節也是潮汕人民很重要的節日之一。那麼汕頭中秋節拜月娘的東西有什麼呢?汕頭為何中秋拜月娘?
汕頭中秋節拜月娘的東西
潮汕人多稱拜月為拜月娘,因為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俗話有句男不祭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拜月的主體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
拜月的貢品主要有柚、柿、楊桃、石榴、油甘、菠蘿、林檎、芋頭等果蔬以及月餅、糕點、煎堆、油餅等。在農村,婦女常常在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藝,如用糯米飯、米飯條砌塔山,用剪紙貼柚,用帶枝葉的油甘紮成孔雀等。
除了這些,還有形式多樣的紙貢品,裡面除了平時拜神都會用到的大金和可以折成元寶的皇金,還有印有八仙過海圖案的案頭簾、像桶一樣的貢,以及做成蓮花、菠蘿、仙桃等形狀的花籃。
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頭。傳說是百姓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芋頭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曆代相傳,至今猶存。
汕頭為何中秋拜月娘
潮汕人謂拜月為拜月娘。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台天台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裡的大埕祭拜。
晚飯後,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後,忙着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把洗幹淨的水果、雲片糕、月餅、芋頭等供品擺上桌。
潮汕人拜月,供品除月餅,芋頭和其他果品、水果外,最具特色的還有化妝品和文具。化妝品美其名曰是為月娘梳妝打扮的,實際上則是年輕的女孩祈求自己能變得越來越漂亮;
拜文具是祈求讀書的小孩能更加的聰明伶俐學習進步。這些習俗由來已久,寄托的都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汕頭中秋還有什麼習俗
蕩秋千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秋千前。
按這裡的風俗,女的不能蕩秋千隻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争着蕩秋千,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