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或許身有缺陷
但積極陽光,信念堅定;
他們或許生活艱辛
但心有星辰,逐夢前行;
而我們願能成為照亮他們的微光
讓每一個靈魂都能歸于美好
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截至目前,全世界超過10億人存在某種形式的殘疾。我國現有8500萬殘疾人,相當于每16人當中就有1名殘疾人。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将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心、關愛這個群體。
我命由我 不由天2000年3月,西安市經濟廣播電台記者梅子因為采訪工作認識了失去雙臂的石曉華。在多次的交往中彼此産生了愛慕之情。面對父母的擔憂、親友的勸阻、旁人的不解,以及石曉華的猶豫:“我是個殘疾人,不能連累你”,梅子還是鐵了心:“你不就是缺了兩隻胳膊嘛,你不是殘廢人,我願意嫁給你。”2001年1月,時年22歲的梅子說服父母親友,辭去工作,乘火車南下到曉華的家鄉成婚。
石曉華何許人也?能讓一名青春美麗的女記者深情相随、淨手做羹湯、助君兩臂力。
石曉華出生在江蘇如臯,6歲那年在上學途中用手指碰觸到了高壓電,雙臂被燒焦。為了保住性命,醫生将他的雙臂進行高位截肢。殘疾帶來的身體不便,讓石曉華又急又惱。之後,活潑好動的性情消失殆盡,變得不愛說話,不願意交流。
後來一部關于殘疾人自立的電影激起石曉華面對生活的勇氣。在爸爸的輔導下開始練習寫字、刷牙、洗臉、穿衣、吃飯……常人用手完成的事,他都要學着用嘴、用腳去做好。練習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摔倒流血是家常便飯,石曉華的母親看見兒子受罪,心痛地說:“你别練了,媽媽喂你。”可是,石曉華硬是堅持了下來。
生活能自理後,石曉華開始學習書法。别的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他用嘴咬着筆練習寫字。曾經,在練字時,有一個孩子沒注意到他在練字,開玩笑在他背後一推,鉛筆刺破了喉嚨,兩個多月不能吃飯。從歪歪扭扭的一條線開始,到老師看作業看不出是誰寫的好字,石曉華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由于身體原因,初中畢業後,石曉華沒有繼續升學,他把學習書法作為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标,技藝日漸精進,常年咬着筆的上下門牙也都變了形,往外傾斜。不僅用嘴寫,他還學會了用腳寫。
寫書法、演小品、參加北京人文奧運、在當地教書法……當年一蹶不振的石曉華如今已成長為“無臂硬漢”,托舉自己及更多人的光華夢想。
與健全人相比,殘疾人隻是身體機能有所缺憾,但他們的心理建設并不比其他人差,甚至更為積極、陽光、強大。
與自己和解 笑對人生磨難
他,從小患病緻殘,無奈辍學,但卻出口成詩:“剛起床,推開門,一朵雲累了,在山頂小憩,露珠馱着陽光,在枝條間奔跑”,“五月,我化身為鐮,親吻季節的鋒芒。每一塊雲都蘸滿深藍的水,每一穗麥子都挂着金色的太陽。”
聽風、看雨、放羊、寫詩,他就是來自河南舞鋼李樓村的村民,39歲的李松山,把生活過成了詩。
盡管從小就十分喜愛讀書,但小學四年級時,李松山因患腦膜炎落下後遺症,影響到語言和行動能力而不得不辍學回家,他的命運就此發生了改變。
面對命運的考驗,李松山找到了一種方式,通過閱讀和寫詩,為自己點亮了一盞燈,照亮了原本并不美好的生活,而一切都随着他的向往和追求,變得快樂起來。
生病後的李松山開始幫父母做些簡單的農活,放羊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村民們放羊都帶着水和幹糧,而李松山卻隻愛帶上書本。對生活的熱愛、對文學的追求,讓他早已與現實和解,活得更加坦然和樂觀。
李松山說:“自己就是喜歡翻翻書寫寫詩,生活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又給你打開了一扇窗。”2019年,文學刊物《詩刊》發表了他的13首詩歌。
磨難在李松山的生活裡,生出了詩歌和樂觀。堅強之外,他更多了幾分細膩。在他的詩中,從羊的叫聲裡,他聽出莫紮特的交響樂;羊糞蛋兒中,他看得到黑珍珠的光芒;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事情,在李松山那裡,都可以是美好的小确幸。他在殘酷的現實裡努力前行,也在自己心靈的自留地裡,恣意飛翔。
逆境中,沒有人踽踽獨行
11歲的高雅是哈爾濱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學生。因視神經發育不良,她看不到一點東西。她也是全校為數不多能夠“獨自”上下學的孩子。
386米,96級台階,敲打盲杖上千次,這段路高雅要走上15分鐘。但她不知道,其實自己的媽媽一直在身邊悄悄跟随她。
為了讓她學會如何處理複雜的情況,很多時候遇到困難,媽媽都在一旁忍痛“冷眼旁觀”,隻有緊急關頭的時候,才會用自己的身體為高雅擋住一切危險。
高雅在媽媽的鼓勵下,參與了學校許多公益特長課,會彈鋼琴,會吹陶笛,會講英語,看上去與普通孩子沒什麼區别。媽媽于玲說,自己總有一天會離開孩子,所以才“狠心”讓高雅獨立學走路。但她不知道,高雅之所以這樣努力,是擔心未來媽媽老了,走不動了,她能陪媽媽一起走。
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世界上總是有人在以不同方式去愛你,疼惜你。而逆境裡,沒有人是踽踽獨行的,親人的積極樂觀将化為力量,推着我們彼此共同前行。
認同比同情更重要
在上海有一家叫“夢工坊”的咖啡店,這家咖啡店有些特殊。除了店長之外,7名員工都是上海輔讀學校的畢業生,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礙,有的患有自閉症,有的患有唐氏綜合征,有的智商隻相當于六七歲的孩子。
然而,身心上的障礙,并沒有妨礙他們對生活和工作獨立的追求。
每位走進咖啡吧的顧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楊安昆。這個患有自閉症的大男孩對數字很敏感,每天都會把實時到店人數記錄在小黑闆上。
服務員 楊安昆
咖啡師殷昊營業前總是把發型打理得油光锃亮,在店長的幫助下,他已經可以獨立完成幾款簡單的咖啡調制。
咖啡師殷昊
收銀員王穎異的腿腳不方便,因此她很少喝水,就怕上廁所耽誤客人的時間。
收銀員王穎異
孩子們雖然忘得快學得慢,但一旦學會了就能不折不扣地執行,做起來還格外認真,對工作沒有絲毫的抱怨,隻有熱愛。咖啡吧裡,孩子們通過提供服務,感受他人的接納和尊重,從這方小天地出發,慢慢融入大社會。店長小何說,希望孩子們在工作中真正學到東西,能有高标準的服務品質,而不是簡單地被人照顧和同情。
店長小何
這些孩子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更渴望體現自己的價值。他們用熱愛和努力來彌補身體的不足,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生活。對他們來說,認可遠比同情更有意義。
在今天這個特别的日子裡,我們呼籲:無論什麼時候,請多一點兒耐心和關愛,尊重并善待這些堅強勇敢的人們!
素材來源 丨如臯台 《24小時》《新聞直播間》 中國殘聯
監 制 丨王姗姗 張鷗
制片人丨溫露
編輯丨藍敏妮 任樂天 黃羽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