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後期分封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諸侯的分封,公子一般指個各諸侯的“子”即孩子,不論男女,譬如齊桓公在當上諸侯之前一直被稱為公子小白,古代都是一字一意思。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
先秦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女兒亦稱女公子。
諸侯稱公,所以其子稱公子。
然而其嫡長子要繼承君位,所以往往稱世子、太子。
一旦諸侯逝世,嫡長子繼位,他本身升為公,就再也不能叫作“公子”,就是他的同母弟弟(嫡出),也要随着哥哥的升格而升格,不再是“公子” ,而成“公弟”了。
戰國四公子與春秋“公子”之不同。
戰國四公子嚴格來說隻能稱為戰國四封君,其中隻有信陵君和平原君有公子身份,孟嘗君是齊威王之孫,應該稱為公孫,春申君隻是士階層,更無稱公子的可能。
是以司馬遷做《史記》并未将四人合傳,而是分為《孟嘗君列傳》、《平原君虞卿列傳》、《魏公子列傳》、《春申君列傳》四篇,也并未将四人合稱。
本文由學國學網(lexueguoxue)發布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