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已澆築好的混凝土在規定齡期内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和耐久性,并防止産生收縮和溫度裂縫,必須認真做好養護工作。
一、自然養護1.覆蓋澆水養護
利用平均氣溫高于+5℃的自然條件,用适當的材料對混凝土表面加以覆蓋并澆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時間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當溫度和濕度條件。
覆蓋澆水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覆蓋澆水養護應在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12h内進行。
(2)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對采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或有抗滲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當采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混凝土的養護應根據所采用水泥的技術性能确定。
(3)澆水次數應根據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的狀态來決定。
(4)混凝土的養護用水宜與拌制水相同。
(5)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
大面積結構如地坪、樓闆、屋面等可采用蓄水養護。貯水池一類工程可于拆除内模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注水養護。
2.薄膜布養護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不透水、氣的薄膜布(如塑料薄膜布)養護。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嚴密地覆蓋起來,保證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況下得到充足的養護。這種養護方法的優點是不必澆水,操作方便,能重複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加速模具的周轉。但應該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結水。
3.薄膜養生液養護
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澆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養護時,可采用塗刷薄膜養生液,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發的方法進行養護。
薄膜養生液養護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噴灑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揮發後在混凝土表面凝結成一層薄膜,使混凝土表面與空氣隔絕,封閉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被蒸發,而完成水化作用。這種養護方法一般适用于表面積大的混凝土施工和缺水地區。但應注意薄膜的保護。
在自然氣溫條件下(高于+5℃),對于一般塑性混凝土應在澆築後10~12h内(炎夏時可縮短至2~3h),對高強混凝土應在澆築後1~2h内,即用麻袋、草簾、鋸末或砂進行覆蓋,并及時澆水養護,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潤濕狀态。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可參照表10-74。
混凝土在養護過程中,如發現遮蓋不好,澆水不足,以緻表面泛白或出現幹縮細小裂縫時,要立即仔細加以遮蓋,加強養護工作,充分澆水,并延長澆水日期,加以補救。
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後,始準在其上來往行人和安裝模闆及支架等。荷重超過時應通過計算,并采取相宜的措施。
二、加熱養護
蒸汽養護是縮短養護時間的方法之一,一般宜用65℃左右的溫度蒸養。混凝土在較高濕度和溫度條件下,可迅速達到要求的強度。施工現場由于條件限制,現澆預制構件一般可采用臨時性地面或地下的養護坑,上蓋養護罩或用簡易的帆布、油布覆蓋。
蒸汽養護分四個階段:
靜停階段:就是指混凝土澆築完畢至升溫前在室溫下先放置一段時間。這主要是為了增強混凝土對升溫階段結構破壞作用的抵抗能力。一般需2~6h。
升溫階段:就是混凝土原始溫度上升到恒溫階段。溫度急速上升,會使混凝土表面因體積膨脹太快而産生裂縫。因而必須控制升溫速度,一般為10~25℃/h。
恒溫階段:是混凝土強度增長最快的階段。恒溫的溫度應随水泥品種不同而異,普通水泥的養護溫度不得超過80℃,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可提高到85~90℃。恒溫加熱階段應保持90%~100%的相對濕度。
降溫階段:在降溫階段内,混凝土已經硬化,如降溫過快,混凝土會産生表面裂縫,因此降溫速度應加控制。一般情況下,構件厚度在10cm左右時,降溫速度每小時不大于20~30℃。
為了避免由于蒸汽溫度驟然升降而引起混凝土構件産生裂縫變形,必須嚴格控制升溫和降溫的速度。出槽的構件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得大于40℃,當室外為負溫度時,不得大于20℃。
三、其他熱養護
1.熱模養護
将蒸汽通在模闆内進行養護。此法用汽少,加熱均勻,既可用于預制構件,又可用于現澆牆體,用于現澆框架結構柱的養護方法見圖10-43。
2.棚罩式養護
棚罩式養護是在混凝土構件上加蓋養護棚罩。棚罩的材料有玻璃、透明玻璃鋼、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等。其中以透明玻璃鋼和透明塑料薄膜為佳,棚式的形式有單坡、雙坡、拱形等,一般多用單坡或雙坡。棚罩内的空腔不宜過大,一般略大于混凝土構件即可。棚罩内的溫度,夏季可達60-75℃,春秋季可達35-45℃,冬季約在20℃左右。
3.覆蓋式養護
在混凝土成型、表面略平後,其上覆蓋塑料薄膜進行封閉養護,有兩種做法:
(1)在構件上覆蓋一層黑色塑料薄膜(厚0.12~0.14mm),在冬季再蓋一層氣被薄膜。
(2)在混凝土構件上無覆蓋一層透明的或黑色塑料薄膜,再蓋一層氣墊薄膜(氣泡朝下)。
塑料薄膜應采用耐老化的,接縫應采用熱粘合。覆蓋時應緊貼四周,用砂袋或其他重物壓緊蓋嚴,防止被風吹開,影響養護效果。塑料薄膜采用搭接時,其搭接長度應大于30cm。據試驗,氣溫在20℃以上,隻蓋一層塑料薄膜,養護最高溫度達65℃,混凝土構件在1.5~3d内達到設計強度的70%,縮短養護周期40%以上。
四、混凝土拆模混凝土結構澆築後,達到一定強度,方可拆模。模闆拆卸日期,應按結構特點和混凝土所達到的強度來确定。
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拆模期限:
1.不承重的側面模闆,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闆而受損壞,方可拆除;
2.承重的模闆應在混凝土達到下列強度以後,始能拆除(按設計強度等級的百分率計):
闆及拱:
跨度為2m及小于2m 50%
跨度為大于2m至8m 75%
梁(跨度為8m及小于8m) 75%
承重結構(跨度大于8m) 100%
懸臂梁和懸臂闆 100%
3.鋼筋混凝土結構如在混凝土未達到上述所規定的強度時進行拆模及承受部分荷載,應經過計算,複核結構在實際荷載作用下的強度。
4.已拆除模闆及其支架的結構,應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才允許承受全部計算荷載。施工中不得超載使用,嚴禁堆放過量建築材料。當承受施工荷載大于計算荷載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