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創新要求的能力素養

創新要求的能力素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17:36:24

找到一個畢業論文選題,難在哪兒——

提出真問題,考驗的是綜合學術素養

光明日報記者 楊飒 光明日報通訊員 石青

每年春夏時節,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普遍進入了沖刺期,以迎接即将到來的畢業論文答辯。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教育部2020年12月印發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明确提出,“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應重點對選題意義、寫作安排、邏輯構建、專業能力以及學術規範等進行考察。”由此可見,論文選題的創新性、前沿性是考量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标準。然而,有不少大學生在尋找論文選題、提出研究問題時,就已經被難住了。為什麼大學生在完成本科畢業論文時提不出研究問題?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論文選題?什麼樣的論文選題是真問題?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大學生和高校教師,尋找答案。

創新要求的能力素養(考驗的是綜合學術素養)1

2月27日,浙江工業大學的學生志願者和浙江省德清縣聯合村村級河長利用5G智能無人船巡河,實時監測水質。王樹成攝/光明圖片

探索少、時間短,提出問題很困難

“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本科四年所學内容的一次綜合性、全方位考察。”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李怡介紹,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重點考察研究生的創新性和科研能力不同,本科畢業論文的考察重點是本科生的基本學術規範和學術素養。比如,提出問題和收集資料考察的就是學生的學術思辨與整合素材能力。

“在論文立項前才發現自己會的東西很少,硬想出來的幾個問題,上網一搜,别人都做過了。”多次為提不出研究問題而苦惱的北京林業大學大四學生小劉,反思過自身的原因,“知識結構沒有建立起來,對前沿文獻閱讀不多,走出學校、進入社會觀察和實踐的機會也很少,加上寫論文的時間不足,導緻提問題的過程很困難。”

為什麼大學生提不出研究問題?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趙斌認為,本科學位論文應該是做了研究、調查和探索之後的畢業論文,有特殊的意義。“既然是研究之後的産物,那麼研究問題就不是在撰寫論文的時候提出,而應是在開展研究時提出,論文則是研究完成之後的自然延伸。如果沒有任何想法,也沒做過任何探索,既沒有經驗也沒有教訓,當然提不出問題。”

李怡指出,學生提不出研究問題的現象并不少見。如果學生是在填鴨式教育中被動學習,并非以求知的本能進行探索和學習,就很容易缺乏想象力和好奇心,喪失創新能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本科生仍處于專業知識積累和知識體系建構的階段,缺乏學業規劃與深入探索,加之消費時代的沖擊、學習娛樂模式的電子化等因素,學生閱讀文字書籍大量減少、動手實踐機會不斷縮減,所以喪失了很多創新的可能和想象的空間。”

創新要求的能力素養(考驗的是綜合學術素養)2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大學生在圖書館東館錯層閱覽區閱讀。新華社發

勤積累、多質疑,跳出思維定式

回想起自己提問題、寫論文的經曆,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的章唯(化名)依然記憶猶新。“一開始定的研究方向是‘鄉村的生産生活方式’。但我們對鄉村的真實情況并沒有深入了解和實地考察,所以根本提不出問題。”盡管很懊惱,但從這樣的經曆中她發現,提出問題首先要對所研究的事物進行觀察,了解它的現狀,包括優勢和不足,然後進行持續思考。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就會相對比較容易。

“研究的問題不會憑空産生。要提出一個問題,必須首先想問題。那要如何開始提問呢?”趙斌表示,“應該留心老師平時所提到的一些問題,特别是經常強調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代表了一個學科目前關注的要點。這對大學生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們剛剛開始從事研究工作,對相關領域的研究非常不熟悉,很難有什麼頭緒。以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為出發點去逐步了解這個領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在了解的過程中,就會發現自己有些問題弄明白了,有些問題似懂非懂,有些問題甚至與自己的理解完全相反。”

趙斌認為,在科學探索中,沒有任何東西是絕對真理,所以,科學研究提倡質疑和批判。從自己不懂的問題開始質疑,是一個很不錯的探索角度。長期從事一項具體研究的專家學者,思維方式往往會受前人或學術圈固定思維的影響。而作為一個新的探索者,剛入門的大學生有天然的優勢,有可能看到一些前人沒有關注到的現象和問題,進而有新的探索發現。

“也有很多情況下,大學生想到的問題、碰到的麻煩前人可能也探索過、經曆過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将自己的疑問與大家共享,在讨論會上提出看法。當一部分疑問獲得答案之後,剩下的那些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恰好就可能成為可以研究的問題。”趙斌說。

“我尤其鼓勵學生從‘學術小白’的角度提出一些原發性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蔡丹君說,“在沒有建立足夠問題意識的初步學習階段,不妨試着在所有的常識前面加一個‘為什麼’,然後再去回答這些問題。那些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往往有着縱深的研究空間,有着打破常規或者思維慣性的可能。”

創新要求的能力素養(考驗的是綜合學術素養)3

5月4日,浙江農林大學的大學生學習種菇、組培、栽花等,增長生活技能,體悟勞動價值。陳勝偉攝/光明圖片

觀社會、重實踐,勇于發現真問題

構想、推翻、重建……經過一次又一次尋找研究問題的努力,福建師範大學大四學生小王意識到,“相比起提出一個簡單的研究問題,提出一個具有深遠意義和實際價值的問題更為重要。要站在整個研究過程之上來提出問題,這樣更具有規範性也更能體現價值,更可能找到一個真問題。”

提出真問題,研究真問題,如何理解“真”的含義,什麼樣的問題才是“真問題”?

趙斌認為,科學研究需要探索物質世界不同客體之間的相關性,或者消除對某些相關性認識中的不确定性。這些相關性,有些已經被前人或者他人發現。如果繼續研究,在科學上毫無增量,是重複勞動。真正的科學問題必須是前人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所以,充分調研拟開展研究的相關背景就非常重要。隻有知道别人做了什麼,還有什麼沒有解決,什麼是國家最需要的,才能找到一個真正有意義的研究。“任何論文都是好的科學研究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目的。”

“提出的問題到底有沒有價值,還要和現實社會相結合。很多人關心社會話題,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和産生行動。如果我們通過研究把這些實際問題解決好,這就非常有價值。”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小張更加關注哲學社會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問題。

李怡認為,真問題是能夠與人類發展産生緊密聯系的問題。隻有深入到時代與社會之中,深入接觸和了解“人”與“仁”,才能提出真問題。她表示,“提出真問題,首先要鼓勵同學們多讀書。與碎片化閱讀弱化知識加工和系統思考不同,閱讀書籍讓我們直觸古今中外賢者學人的論點論斷和所思所想,與整個人類積累的知識與智慧為伴,發問、探讨、解答,發現新材料、新觀點、新問題,實現知識重構進而推進創新。此外,還應當鼓勵同學們深入實踐。隻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社會發展的真問題,才能結合社會現實提出和解決真問題。”

即将畢業的小劉總結自己的畢業論文經驗是,每當發現一個問題,就及時去跟老師讨論。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出問題由淺到深的層次、實驗步驟、論證方法等。這樣不僅加深了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還完成了思維訓練。李怡也認為,一篇好論文并不隻是學生一個人的事情,導師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能夠激起一層層向外擴散的思想漣漪,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點燃他們心中的求知火種。當前,北京科技大學全面實施的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發揮導師在立德樹人、學業指導、學術指導、規劃指導等方面的引導作用,深入推進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研究進程與規範寫作大有裨益。

最後,李怡建議,可以建立畢業考核的獎懲機制,開設論文寫作導論課、方法課、分享會、座談會等,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教給他們研究學問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對提問題、寫論文的畏難心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31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