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第十九屆中國·内蒙古草原文化節優秀劇目展演項目——升級後的舞劇《騎兵》絕塵歸來,亮相内蒙古藝術劇院。
《騎兵》講述了受到革命思想感召的青年學生朝魯,堅定地選擇加入内蒙古人民騎兵隊伍,為解放全中國而戰鬥的故事。
本次舞劇重點在人物形象、舞美、全劇音樂以及服裝設計四個方面做了提升。
舞劇是無聲的對白。如何讓舞劇擁有強大叙事性和真實感染力考量着導演及演員的功力。
對内蒙古有着深厚感情的國家一級作曲家王瑞林說:“草原文化節是每年一度的藝術盛宴,看劇時,感受到了導演把控大場面的能力,且這部舞劇細節處理得非常精妙。比如表現人與馬情感、馴服馬那段,非常精彩。把馬進行人格化、劇情化處理,使之性格鮮明、形象生動。整台舞劇嚴謹,氣勢恢弘,讓人震撼且耳目一新。”
“非常精彩,特别是戰馬情、英雄淚兩幕,刻畫了人與馬的情感和最後的生離死别,非常感人。在戰馬尕臘垂死倒在地上掙紮那一刻,看到的仿佛不是舞劇演員演出來的馬,而是一匹真真正正的垂死掙紮的棗紅馬。好多人都看哭了。”呼和浩特觀衆劉暢說。
隆隆的炮聲響徹雲霄,密集的子彈和炮火如飓風般狂卷。勇猛的騎兵橫刀立馬,用血肉之軀馳騁在烽火中。一個個戰士、一匹匹戰馬在沖鋒中倒下,騎兵和戰馬戰死,哀鴻遍野,一片肅殺……槍炮聲和戰馬嘶鳴聲仿佛就在耳邊。
“這次舞劇對音響做了很多改動,采用環繞多點聲的方式,16個音箱環繞觀衆席,使視聽完美結合。還對音樂進行了重新錄制,以音響的輔助手段為舞劇烘托劇情,給演員帶來飽滿熱情,給觀衆帶來視聽盛宴。”音響師任曉兵說。
“在第一幕中便感受到了這種視聽的變化,馬蹄聲由遠及近再遠去,仿佛馬真的就在耳邊跑過一樣。”不止一次看過舞劇的觀衆蔔申表示。
舞劇落下帷幕,熒幕升騰出戰死沙場的騎兵烈士英名錄,現場觀衆一片肅然。每個人都甯靜注目着這些騎兵烈士的名字,有人用手機視頻的形式将英雄銘記心中。觀衆席燈亮起後,可以看到淚水在許多觀衆眼裡打轉。
“每次都會被感動,特别是騎兵戰士和戰馬犧牲那段。” 《騎兵》總導演、編劇何燕敏是騎兵的後代,從小生活在軍人家庭的她自己也成為了一名軍人,她說:“小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述騎兵的故事,那一代軍人很多已經逝去,但騎兵精神卻仍然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騎兵戰士朝魯的扮演者、同樣出生在軍人家庭的演員趙磊表示:“每次演出還是能夠保持新鮮感,一次次打磨,隻為把騎兵故事演繹好、傳播好。”
“舞劇《騎兵》意義重大,擔任這麼重要的角色,想要以更好的狀态去塑造角色。”戰馬尕臘的扮演者巴音達來經過一個月的養傷,已經迫不及待地重新站回舞台。這位從小在牧區長大的演員對馬并不陌生。“人演馬,把人與馬的超越性情誼以舞蹈呈現出來,這對演員是個挑戰。”巴音達來說。因此,他除了琢磨馬的體态、動作、神态,每天白天排練,晚上還會沉浸在角色裡琢磨對戲中情感的把控。
升級後的《騎兵》能夠在草原文化節首先和内蒙古的觀衆見面,何燕敏感到非常開心。她說:“《騎兵》從2019年首演到今天整整3年,加上彩排等已經演出近一百場,一直都在修改。騎兵的曆史是内蒙古人民的集體記憶,每次重大修改,都要先過咱内蒙古觀衆的眼。”
2020年《騎兵》獲得中國舞蹈最高獎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舞劇《騎兵》本次草原文化節在内蒙古藝術劇院于8月22日、8月23日連演兩場,之後便将前往石家莊“備戰”文華大獎。(記者 王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