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追尋紅色足迹傳承太行精神

追尋紅色足迹傳承太行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10:00:53

長城網訊(記者 張鳳環 吳紹冰 曹巍)涉縣有個後池村,居深山而名遠揚,都說那裡出了新愚公。為探究竟,仲秋時節,記者一行驅車前往。

追尋紅色足迹傳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1

幹淨、整潔、古樸的後池村。記者 吳紹冰 攝

車到太行山東麓,沿着省道314線前行,滿眼是山。轉過一彎又一彎,爬過一坡又一坡,眼前豁然開朗:道路開闊平坦、村居錯落有緻、梯田層層疊疊、枝頭碩果累累,這裡就是涉縣關防鄉後池村了。

時值中午,秋日的陽光濃烈地照進後池村牧漁飯莊的前廳裡,老闆劉書軍正忙上忙下。“我以前在縣城裡開飯店,去年回到村裡,在自家小院搞起了農家樂,收入還不錯。”劉書軍告訴記者,以前村裡窮、沒資源,自己隻好外出謀生計。“如今,村裡大變樣,家門口就能把錢掙。”

劉書軍回歸山村,印證了這裡的發展變遷。

村裡有個好支部,一心為民鋪富路

後池村不大,不到1200口人,散居在桃花山半山腰。

“出門就是山,旱田挂崖間,路無半步平,吃水下谷擔”。曾經的貧窮閉塞讓後池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到外面謀生計,到2014年底,全村長期留駐的人口不到400人。青壯年人口流失又帶來土地的荒蕪,村裡3500畝梯田被撂荒2300多畝。

“山上适合種土豆、谷子、藥材,可是以前沒有路,種種收收全靠肩扛手提,不受窮咋地。”說起過去,村民們直搖頭。

2014年,劉留根被推選為新一屆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就下決心把責任扛在肩上,帶領鄉親們奔富路。

緻富路在哪裡呢?劉留根一班人合計來合計去,最終形成共識:首先要修好上山下山的路,把生産資料運上去,種好地;把山上出産的東西運下來,賣出去。

抓手有了,說幹就幹。2015年12月8日早上6點,修路号角正式吹響,劉留根領着一支由7名老黨員組成的隊伍,扛着鐵鍁、镢頭,帶着幹糧上山了,他們合計着,用三年時間修兩條3.5米寬的山間道路。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裡的山,土少石頭多,村裡沒有資金也用不起大型設備,老黨員們就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用土辦法鑽開幾百斤重的大石頭,再肩挑背馱,一點點把石塊運走。”關防鄉包村幹部李亮斌告訴記者,老黨員們帶頭修路的“愚公精神”,很快感染了村民們,他們紛紛扔下自己手中的活兒,參與到修路中去,男的鑿石、搬運、壘堰,女的挖土、推車、送飯,一時間,熱火朝天的修路、築路場景,燃遍了整個後池村。

追尋紅色足迹傳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2

後池村街道兩側貼的宣傳畫展示新愚公精神。記者 吳紹冰 攝

“人心齊,泰山移”,在幹部群衆的共同努力下,一條20多公裡的盤山路建成了,并被命名為“愚公路”。過去,上山下山得一個多小時,如今,開着農用車十分鐘就到達山頂。後池村群衆還因“村民齊力‘愚公移山’,開山劈石修通‘緻富路’”的事迹榮登2016年“中國好人榜”。

眼睛向山,瞄準“綠色”育産業

路修通了,村民們脫貧緻富的意願也更迫切了。劉留根一班人認為,後池村要緻富,必須依靠當地自然禀賦。經過幾番論證,他們确定了“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

有了方向和奔頭的村民們提着鋤頭再次上山,他們秉持戰天鬥地的新愚公精神,投入到萬畝荒山綠化、水利設施建設、梯田清理整修中去。

在新建成的特色果品采摘園,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才所正帶着幾位村民打理葡萄。“我是田園種養組組長,主要負責農業種植、産業發展。這片600畝的采摘園,是我們一個主要緻富項目,預計一畝地年收入近萬元。”劉才所說。

追尋紅色足迹傳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3

劉才所正在葡萄采摘園打理葡萄。記者 吳紹冰 攝

“根據全村的發展重點,後池村組織成立了民宿組、田園種養組、農産品加工組、旅遊服務組,每組選出一名群衆基礎好、有一定技術管理能力的黨員任組長,帶領村民一起發展富民産業。”李亮斌介紹說,為了形成規模效益,後池村與全村350戶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将全村土地以每年600元到800元的價格統一流轉給村集體,然後由村裡調整産業結構,種植經濟作物,先後種植了中藥材1000多畝,發展各類經濟林2000多畝,建起采摘園600畝。

“經濟作物種植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也大大改善了村裡的生态環境,村裡的農家遊因此火爆起來。”李亮斌告訴記者,後池村抓住這一機遇,成立了村農宅開發合作社,将村莊中閑置的11處宅基地、70多處古舊石宅及100多處新蓋磚房按照股份合作制要求,進行集中管理,發展新型農家樂,以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産。

“最近遊客特别多,每天能有四、五撥客人,節假日人更多。”村民張政紅早在2016年就辦起了農家樂,是後池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計劃再建兩個雅間、辦個KTV,接待更多的客人。”

現在的後池村,已建起家庭餐館、農家樂旅社20多家,預計今年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次。

為發展好生态旅遊,将其作為鄉村振興的村裡成立了旅遊開發公司,将村裡的盤山公路、七彩梯田及正在開發的桃花山景區等資産納入經營範疇,同時開發出先鋒嶺、逐夢路、圓夢峰等景點,旅遊産業已然成為村裡的新業态。

持續發力,鄉村振興做樣闆

“今年來這裡接受紅色教育的人特别多,尤其是‘七一’、‘八一’等時間節點。”李亮斌指着剛剛駛過的一輛旅遊大巴告訴記者,後池村已深深印上了“紅色旅遊”标簽。

追尋紅色足迹傳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4

後池村在桃花山頂修建的觀景長廊。記者 吳紹冰 攝

“以前想法很簡單,就是把路修好,發展溝域經濟。現在看來,還得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好日子在後頭呢!”村主任劉丙祥說。

“後池因其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的‘新愚公精神’赢得廣泛贊譽,如今,這種精神已在巍峨群山間發酵,發揮着引領示範效應。”被記者冠以“後池通”的李亮斌說,盤山道路修起來了,富民産業興起來了,生态旅遊搞起來了,美麗鄉村也靓起來了。短短幾年時間,後池村由一個集體經濟為零、農民人均純收入剛過3000元的窮山村,躍升到集體收入超百萬、農民人均收入過1.3萬元的富裕村,實現了全村整體脫貧,後池變成了“金池”,小村莊實現了大夢想。“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和法治示範村”等稱号也紛至沓來。

“今年,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新愚公精神培訓基地建設、家庭林場和郊野公園建設、農業種植産業鍊條延伸上。” 劉留根說,後池村将持續發力,做美麗鄉村建設的樣闆,做鄉村振興的樣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