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大多在每年的3月5日、6日或7日。蟄,藏也,這個時候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于地下過冬的動物們,因此稱“驚蟄”。
驚蟄三候
驚蟄驚蟄,當沉睡的動物從睡夢中驚醒,睜眼看這流年更叠,季節交替,春天已然到來,生氣蠢蠢欲動,被陣陣春雷裹挾着洶湧奔來,天地無邊無際,舊歲的時光一去不返,它們決定再次出發。
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鸠。
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柳樹發芽,桃樹長出花蕾,随時等待開花。雖然尚未到盛開的時候,但此時也可見日後桃紅柳綠的“繁華”。
倉庚鳴: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倉庚也就是黃鹂(黃莺)。當春天的暖陽照射大地,黃鹂感受到溫暖開始婉轉歌唱,讓人想起杜甫的那句“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鷹化為鸠:在古人眼裡,春季鷹化為鸠,秋季鸠化為鷹,以此為時序之變,這實際上是古人對于鳥類因季節而遷徙的一種直觀感受。
驚蟄詩選
節氣到驚蟄,真是大地回暖的時候了。人們開始褪去厚重的冬裝,大麥小麥開始拔節,毛桃爆芽,雜草返青,百蟲蘇醒,天空之上隐隐傳來雷聲,合着地上草叢中的陣陣蛙鳴,奏響一曲生命之歌。
陶淵明在他的拟古詩裡寫: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将還舊居。
自從分别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農曆的二月,因處在春季中間,故稱仲春。在這仲春時節,春回大地,春雨應時而降,陶淵明聽到東邊傳來的陣陣雷聲,舉目看去一片勃勃生機。
範成大的《秦樓月》也寫在雷聲隐隐之下的驚蟄時節:
浮雲集。輕雷隐隐初驚蟄。初驚蟄。鹁鸠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濕。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時節的雷聲是隐隐約約傳來的,若有若無,好像來自遠古的一聲悶響,帶着連綿起伏無盡的波浪,回蕩在天地間。萬物在夢中聽見了這回響,鹁鸠的鳴聲在春風春雨之中一聲比一聲急。綠楊随風舞,紅杏攀牆起,有人樓中立。
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則這樣寫: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鸠。 時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在中國古代這樣一個農耕社會,驚蟄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農諺裡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驚蟄已過,農活就多起來了,農人們紛紛勞作,成為這時節的風景。
對此,韋應物這樣描寫: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廪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闾裡。
人生有耕耘總會有收獲。辛勞的人們從不叫喊勞作的辛苦,他們終日忙碌不休,從早到晚,從菜圃到田地,而往往一場春雨就能讓他們滿足。
何人與我話短長?春風春雨,百蟲黃鹂,桃花流水。生命的春天來到,凝結的冰嘩啦啦解凍,我聽見天空雷聲阗阗,呼喚冬眠的人醒來,呼喚凍結的夢想像花一樣綻開,聽見一聲聲古老大地的呼喊:醒來,醒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