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一切繁華終歸虛無

道德經一切繁華終歸虛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5:10:36

梁曉聲在《忐忑的中國人》一書中說到:

“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農村和城市,不分貧富,不分官民,集體陷入了一個焦慮、忐忑的年代。人心介于有盼頭與放棄了盼頭的無為的焦慮與忐忑之中。”

至2020年,疫情在我國和全球顯化,越來越多的人們因生死而開始關注生存狀态、教育與健康。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面臨“金錢荒”、“治病荒”、“房貸信貸荒”、“教育何從?”等綜合性生存狀況。

其實,生活中諸多的焦慮和浮躁,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坎;生命中諸多的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如何借助禍患,更加認識自我,回歸自我,體悟到“生命本真”?讀懂道德經中的這三個方法也許可以幫您卸下心浮氣躁,從汲汲營營的狀态中抽身而出,重新審視真我。

道德經一切繁華終歸虛無(道德經浮世萬千)1

降低期待,悅納自己就是活着最好的姿态

《道德經》裡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懂得知足常樂,才能降低自己的焦灼和痛苦感。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生活有着最完美的期待,為了這個期待,每個人都努力去追求。但是,“過度期待”在子女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的人口倒三角的結構下,成為常态,也成為年輕一代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當期望高不可攀的時候,失望終究會變成習慣,而丢失生命最美的樣子,最終丢掉了自我。焦慮像扼住咽喉的魔鬼。一有不如意,心裡的弦就會崩斷。

何不知足常樂,降低期待,悅納自己和所愛之人,悅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在平凡中更實際,更平和地往前走?平凡的喜悅雖微笑,但也能點燃星火照亮未來的路。調理好心态,興許會有逆轉和驚喜發生。

先“接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一個人不随外界的價值性的評判而左右搖擺;然後再“接受”人們——“接受”人們因為價值化了而左右搖擺的行為。因為心路不同,自然也不關乎自己的所謂“榮”所謂“辱”。即是“悅納”,悅納自己,然後悅納他人。從而與自己和解。

道德經一切繁華終歸虛無(道德經浮世萬千)2

做人做事,且慢一拍

事物發展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但是随着科技發達,人的欲望在無止境的膨脹,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人們就想着突破生命成長的規律,要麼一步登天,要麼一飛沖天。然而,生命若沒有循序漸進,若沒有漫長歲月的沉澱,隻怕一念天堂之後就是一念地獄了。《道德經》中說,“不知常,妄作兇。人不能妄動妄作。”

形容生命另一重意義的生生不已,佛家說“無生”,道家标榜“長生”,耶稣基督則用“永生”,但是老子,他卻用了一個“徐生”來表達。

生命的原則若是合乎“動之徐生”,那将很好任何事情,任何行為,能慢一步的話,則會更好,這就是“徐生”的意義所指。

《道德經》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

真正的動,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滿意義的“動之徐生”。

心平氣和,生生不息,是建立在心靜基礎上的外在運動。在靜到極點後,要能起用、起動。動以後,則是生生不息,永遠長生。

為人态度從容,可以怡然自得,和諧處衆,以智化怨;做事不暴不躁,可以不亂不濁,冷靜就難,淡定受喜。

這對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這個時代的人,尤為需要。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緊張。所以更需要“動之徐生”。如果做生意的話,便是“動之徐賺”。慢慢地賺,細水長流,錢永遠有你的份;一下賺飽了,成了暴發戶,下次沒得賺,這個生意就不好玩了。“動之徐生”,所可闡述的意義很多,可以多方面去運用。淺顯而言,什麼是“動之徐生”的修道功夫?“從容”便是。

有些方法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它紮紮實實、不留遺弊!慢是一種境界,慢的不得不快!

所有的成長都不是一天兩天,三年樹一品,十年磨一劍,要想成為一棵大樹首要的條件是時間的積累!

道德經一切繁華終歸虛無(道德經浮世萬千)3

境由心轉,無懼人生的風雨

《道德經》裡老子說:“驟雨不終日。”

沒有一場狂風不會停息,也沒有一場暴雨不會終止,人生之路風雨兼程,陽光與陰風交替而行,之中九九八十一難等着你去面對。

好心态可以助你翻過群山,無懼風雨,亦可以降低你的焦慮感,使你輕松面對人生各種境況。

“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風雨人生,要有為自己撐傘的勇氣。

相由心生,境随心轉。我們眼睛看到這個世界,看到的一草一木,并不是這個世界的本性。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甚至一個人格局有多大,或悲或喜,都由一個人的内心來決定。

在生活中對一切的淡泊,寵辱不驚而依然的豁達,從苦難的生活中體會到人生的真谛。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坎坷不平曲曲彎彎,又有誰能夠擁有一切的陽光和生活中的色彩,又有誰能夠隻走過春天的溫暖,卻不經曆盛夏的酷暑和寒冷的嚴冬?在生活中,隻有一個平淡的人,才能對人世間的喜怒哀樂,無怨無悔的接納和理解。

道德經一切繁華終歸虛無(道德經浮世萬千)4

“道德”的應用,最終都将歸于人人懂得安靜做好自己,“各複其根”,不因外物而躁不外求時,當一個人懂得向内探尋,紮根于實際生活,就能夠不失去自我。

大涵養的積澱,遠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無論心智的曆練,還是知識的學習,都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唯心神甯定,厚積薄發,才是收獲大涵養,大格局的正途。

在紛繁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的心漸漸遺失了對美好的想象。但事實上,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

隻有慢下來,我們才會有時間去思考;靜下來,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到生活的歡樂與真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請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讓靈魂跟上身體的步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