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農曆十月,天氣明顯冷了不少。立冬過後,日照時間繼續縮短,大地獲得太陽輻射量也越來越少,所以此時大地上陽氣衰弱,陰冷之氣強盛。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人也開始顯得倦怠,這也是順應大自然“冬藏”的規律。不過此時也正是人體“補陽”的好時段,老人說“冬陽一寸值千金,三時冬陽四時溫”,為啥這樣說?“三時冬陽”分别指啥時間呢?
1·春夏秋冬,陰陽互轉
自然界四季的輪換過程,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引發大地上陰陽之氣的相互轉換,這種轉換産生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變化。
立春節氣是春季的開始,此時冬水之力衰弱,春木慢慢強盛。随着日照時間的增加,大地上陽氣逐漸強大,萬物感其陽而生。所以立春三候是:春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
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線。随着直射點向北回歸線遷移,大地上陽氣随之不斷壯大、陰氣不斷衰退。夏至時,大地陽氣到達頂峰,萬物呈現快速生長的狀态,生物處于高速繁衍之時。
從夏至到秋分,是夏火入未土生秋金的過程,也是大地陽極生陰,陰氣不斷生長的過程,所以秋分三候是:雷始收聲;蟄蟲坯戶;水始涸。
雷是“陽之聲”,陽氣衰而雷收聲,蟲子感其陰而藏于地下,陽氣不足降雨減少也導緻了江河水位下降。
寒露節氣,秋金入戌土生壬水,陰氣強于陽氣,此時草木黃落,萬物蕭條。《素問》中說:火為陽,水為陰。冬至時陰氣到達頂點,天氣也寒冷異常。
《中藏經》中說:陽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墓。自然萬物的生、長、衰、滅的過程,就是陽氣運動、由盛到衰的過程。
2·天人一體,向陽而生
《素問》中講: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人與自然本是一體,所以人的生老病衰過程,也是陽氣運動盛衰的過程。人體之陽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之陽,一種是後天之陽。先天之陽受之于父母,後天之陽則由胃脾運化而成。
人之初生,體内元陽之氣強盛,而脾胃嬌弱,後天之陽不足,體内陰氣強盛,所以抵禦外邪的能力很弱,特别容易生病,正如春木之生發。
青少年時,體内先天之陽充沛,脾胃強健,後天之陽也就強健。此時人的精力旺盛,思維活躍,正如夏火之旺盛。
從青年到中年,也是人體陽氣由盛到衰、陰氣由弱變強的過程。陽主活躍,陰主收斂,所以此時人在各方面也呈現收斂之态,正如秋金之收斂。
此時人體陽氣不足,而陽氣不足百病頓生;陰氣的逐漸強盛,人也開始畏寒怕冷。所以《内經》有雲:人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
中年到老年,陽氣進一步衰弱、陰氣更加強盛,此時人體衰弱多病,行動遲緩,四肢偏冷涼。随着陽氣的耗減,人也慢慢走向衰亡,正如冬水之收藏。
3·冬陽一寸值千金,三時冬陽四季溫
《黃帝内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善于養生的人,最重升陽補陽,盡量減少損陽和失陽。
但是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卻時刻在傷及陽氣。比如熬夜、過思過勞,夏季貪涼、露宿雨淋等等,都在消耗人體陽氣。
懂養生的人會選擇“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冬病指的是體質上的“陽虛”,而夏病指的是“陰虛”,都是利用季節的特點提升陽氣,強健體魄。
立冬将至,此時天氣還未至寒冷,陽光尚有餘溫,正是補冬養陽的最佳時間,而養陽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曬太陽,所謂“冬陽一寸值千金”。
太陽為萬物能量之源,也是萬物陽氣之庫,所以曬太陽也被民間稱為“天炙”和“補 陽神器”。
冬季曬陽的重點在于背部、頭頂和腳踝。
背部的督脈被譽為“陽脈之海”,統領人體全身陽氣,把背向陽曬暖,人體便可吸收到更多陽氣;頭頂百彙屬督脈,貫達全身,是“承天氣”之穴,溫熱百彙,有助于調理氣機,提升陽氣;腳踝為人的“第二心髒”,所以寒從腳起,曬腳踝利于驅走體内寒氣,補實陽氣。
冬季曬太陽的最佳時段有三個:一是早晨七點至十點;二是中午到下午四點;三是下午五點之前。這三個時間段,就是“三時冬陽”。
注意可戴墨鏡、不戴帽;可戶外,不可隔玻璃;可薄衣不裸露、求曬暖防曬傷;每次以三四十分鐘左右為宜,時間不可過長。#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