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種子直播育苗技術
白芨(Bletilla striata)為蘭科白芨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各省,觀賞價值較高,假鱗莖塊根狀,塊根具有消腫生肌、收斂止血等作用,用于肺結核咳血與潰瘍病出血,工業上可用作糊料或提取白芨膠。 白芨又稱紫蘭、連及草等,花期 4~6 月,果熟期 8~10 月。 随着研究深入,白芨應用範圍和使用量加大,野生白芨過度采挖,組培苗成本高,人工馴化栽培成活率低,市場價格一直較高。人工栽培條件下,采用分割假鱗莖的方式能夠進行繁殖,但成本高,效率低,每公頃投入近 75 萬元,對公司、合作社、藥農來說,投入成本較高。 加上大田生産 3~5 年後,很難保證市場收購價格,風險太大,不易批量生産。
白芨一個蒴果内含 3 萬~5 萬粒種子,自然條件下萌發率低于 5%。 目前,陝西、貴州等地已通過設施苗床播種,獲得較高的萌發率,為規模化生産白芨種苗的方法提供了捷徑。 然而,在直播育苗過程中,人們對苗床基質、光照、溫度、水分管理難以把控,加上蚯蚓、蛴螬、蝼蛄等害蟲以及青苔難以控制,多地設施大棚内開展的白芨種子直播育苗最後會出現難以成苗或存活苗較少的現象。
1 播前處理
1.1 采種貯存
秋季采收飽滿、完整的白芨成熟果莢,去除扁、黑、深黃及帶病蟲害果莢後,晾幹。播種前,保存在幹燥涼爽通風的室内。
1.2 播種方式及時間
白芨種子在大棚内直播時間應選在 3 月底至 4月初,播種量為 15.0~22.5 kg / hm2。去除果莢,将種子置于三面密封無漏洞的盒子内,沒密封的一面用孔徑較小的無紡布包裹,倒置盒子,将種子均勻撒播在廂面,苗床濕度為 70%~80%。 每公頃噴施 2 025 kg 綜合益生菌水溶液(有效微生物含量:300 億 CFU / mL,綜合益生菌∶水=1 mL∶150 g),培養微生物。 播種後,用塑料小拱棚密封。
1.3 基地選擇
大棚四周排水良好, 棚内不易積水, 且水源充足,遠離污染源。 苗床底部選用幹燥、土質疏松、排水量好的含有機質豐富的腐殖土和沙壤土。 苗床環境良好、土質疏松肥沃、不易積水,且表層選用保水性好的基質。
1.4 苗床整理
播種前,清除苗床前茬根,深翻土壤 15~25 cm,作廂,開排水溝,溝深 20 cm、寬 15 cm。 廂面每公頃噴施 2 025 kg 一支絕 (氯氰 47.5%·毒死蜱 47.5%,總有效成分含量 52.25%) 和甲氰菊酯混合水溶液(一支絕∶甲氰菊酯∶水=1 mL∶2 mL∶750 g),殺蟲。 用已消毒滅菌的濕基質平鋪 2~3 cm。 基質預先經過約2.1 mL / g 綜合益生菌水溶液浸透 (有效微生物含量300 億 CFU / mL)。
2 播種後管理
2.1 除草
随時除草,除早除小。種子發芽階段采用手工除草,次年可采用手工或專用除草劑(如精喹禾靈)除草。
2.2 白芨苗管理
播種 3~5 個月後,檢查育苗株數、間苗,促進地下塊莖生長。 幹旱時及時灌溉。 種子翻青前,棚内溫度控制在 15~35 ℃; 種子發芽後, 棚内溫度控制在15~25 ℃。 發芽後,夏季高溫,去除塑料小拱棚。
3 蟲害防治
3.1 蟲害
白芨種子直播蟲害一般有蚯蚓、蛴螬、蝼蛄等,在早晨或傍晚對廂面每公頃噴施 2 025 kg 一支絕和甲氰菊酯混合水溶液 (一支絕∶甲氰菊酯∶水=1 mL∶2mL∶750 g),殺蟲防治。
3.2 青苔危害
白芨種子直播出苗較慢, 且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下,容易出現青苔。 用 2%~5%硫酸銅水溶液對廂面青苔進行噴灑或控制棚内溫濕度與光照。
4 肥水管理
發芽後至 10—11 月,除淨雜草,每周每公頃噴施 2 025 kg 花寶 4 号水溶液 (花寶 4 号∶水=1 g∶600g)。每周在噴施花寶 4 号水溶液後,間隔 3~4 d,每公頃施 2 025 kg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氨基酸≥100 g / L;Cu+Mn+Zn+B≥20 g / L)。
此外,在掀掉小拱棚前 6 周,每隔 1 d,每公頃噴施 1 800 g 硫酸鉀或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幼苗地上部達 2 cm 後,每隔 2~3 d,添加 200 g 生根粉至硫酸鉀或磷酸二氫鉀水溶液中。
5 移栽馴化
第 2 至第 3 年, 帶土移栽至設施大棚内進行馴化,設施大棚預先經過 50%多菌靈 500 倍稀釋液消毒, 每公頃噴施 2 025 kg 一支絕和甲氰菊酯混合水溶液殺蟲、 除草, 噴施 2 025 kg 綜合益生菌水溶液(綜合益生菌∶水=1 mL∶150 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