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顔柳趙是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各自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但許多朋友卻分不清楷書四大家的區别,筆者結合自己的一點經驗和認識,來談談楷書四大家的區别。
平時的書法教學中,面對牆上的楷書四大家的代表作,多次問過小同學哪位書法家的字你們認為最漂亮,得到的回答是多是歐陽詢或是趙孟頫,柳公權次之,認為最不漂亮的是顔真卿。成人也問過,其它三位都可以接受,多認為顔真卿的字是比較醜的。所以,如果你是位不太懂書法的同學,從這點上來說可以很快做出判斷,字形較胖、筆畫較粗的是顔真卿寫的。
前面說過,楷書四大家都有明顯的各自的風格特點。首先我們可以根據作品整體形态大概判斷一二。
如圖,歐體字形瘦長,筆畫較細,結構上來講字的中宮收得較緊,橫豎粗細差距不大。個别的橫筆的傾斜角度較大,曆代書家評價為“險絕”。
顔體字形較為肥碩,豎筆較粗,橫細豎粗非常明顯,鈎畫和捺畫都是非常有自己特别的筆畫(後文詳細介紹)。
柳公權集歐顔兩家之長,柳體楷書以方筆為主,點畫爽利挺秀,且筆畫如内嵌字骨,硬朗爽健,骨力遒勁,給人以神清氣朗之感。
趙體楷書異于歐顔柳三位書家,結構寬綽秀美,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筆畫方圓皆有講究顧盼呼應,更注重作品整體的形意結合,意韻之美。
整體感受說完,我們再從楷書的基本筆畫開始來區分歐顔柳趙。
先說說豎鈎的寫法,如圖,歐體的豎鈎出鈎整體較小,寫法較為含蓄,給人感覺比較平和自然。顔體和柳體在寫豎鈎時寫法雷同,隻是最後出鈎時大小略有區别,顔體出鈎更小更細更短,感覺隻是帶出個小鈎表示個鈎的意思就行了的感覺,而柳體有時出鈎較大較長,感覺更為有力一些。趙孟的豎鈎則與唐代崇尚楷法略不相同,用筆去掉了顔柳的頓筆、轉折和刻意,更追求一種自然和随意的感覺。
橫鈎也是一樣,歐體出鈎較小而含蓄;顔體的橫鈎橫畫較細,出鈎頓筆較重,但出鈎并不追求長而尖,卻是沉穩的輕輕帶出。柳體橫鈎在出鈎前作蓄勢的下壓停頓輻度較大,出鈎和豎鈎一樣,較長較尖,出鈎的位置也很有特點;趙體仍是連帶随意自然的感覺,感覺好像不太講究頓筆的幅度力度等,就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自然鈎出的一種筆法意境。
接下來講講楷書四大家捺筆的不同之處。如圖,歐體的字筆畫整體較細,所以捺筆同樣起筆較細較直,到了捺腳壓得較重較粗,出鋒比較自然,像斜刀頭的模樣。顔體則整體較為粗重,起筆一般都會寫出蠶頭,整個捺筆會有一個向下的弧度,到了捺腳出鋒時不同于歐體的由重到輕逐漸帶出,而是在變輕的過程中會有一個突然的變細的處理,以緻于所出的鋒像一個小尾巴尖兒一樣,捺腳的斜邊就是直的,而是凹回去一些。這個是顔體比較有特點的筆畫。柳公權的捺起筆較粗,行筆基本是直下,到了捺腳的出鋒也會處理成明顯的折角,顯得幹脆勁挺的樣子。趙體的捺也會有蠶頭的呈現,捺腳也較為平和,下方的折腳會處理的圓潤一些。自有一種秀美婉轉的模樣。
我們再說說對字結構影響最大的橫畫,我們以長橫為例,如圖,歐體的長橫一般整體比較平,起收筆略粗一點兒,頓筆折角整體顯方,但卻一些圓中帶方。中間部分較直和挺。顔體的長橫明顯是起收筆粗中間細,筆畫下方呈現上弧的态勢,收筆下壓幅度較大,“頓”的痕迹很明顯。柳體的長橫最明顯的特征是起收筆像刀劈斧剁一般,棱角分明,收筆處也像顔體一樣下壓,隻不過壓下去的是一個方的頓腳。趙體的長橫起筆和收筆也略粗,中間略細,收筆更多使用的也是一種圓筆,但從起筆、行筆到收筆都是一種自然平穩的過渡,呈現一種秀美的底蘊。
點的寫法楷書四大家也區别較大,如圖,歐體的左點、右點一般均呈現三角形的形狀,給人很穩定的感覺。顔體則會有多種形态,如圖,六字上點就比較大而圓,整體顯得有點“楞”,而下方的右點卻是另一個模樣;柳體的在點的處理上也不忘寫得方棱四角,有方角有弧線,寶蓋和歐體一樣也常寫豎點,但與歐體的豎點不同,仍會呈多種棱角如形似梯形的模樣。趙體的點也比較多變,看情況,如圖,在四點底的處理上,與其它書家都不相同,四個點形态各異,但卻有一種整體感。
在豎筆的寫法上,楷書四大家處理大體相同,起筆會略有區别,如歐體豎起筆較重,順鋒斜切入筆,然後轉中鋒行筆,起筆總體有棱角轉折,往往是起收筆粗,中間略細的模樣;顔體的豎起筆也是斜入,但卻是逆鋒入筆,起筆更多呈現圓潤的弧度,豎筆一般粗細均勻,甚至在個别懸針豎會出現中間粗的情形;柳體的豎起筆也明顯的柳體風格,棱角分明,粗細均勻,如圖所示;趙體的豎的起筆與歐體有幾分相似,但起筆還是比歐體更圓潤些
說完了基本筆畫,下面我們再從偏旁部首這個角度來講講楷書四大家歐顔柳趙的區别。
首先我想先說口字旁,口字旁的字數非常多,是漢字最為重要的偏旁部首,口字還會作為字的一部分出現在漢字的各個角落。筆者認為它的重要性在漢字偏旁中是首屈一指的。這一觀點在我的視頻中多有贅述。
下面還是用圖來說話,
首先,歐體的口寫得較為規矩,筆畫的長短擋托都接近我們楷書規範字的形态,顔體的口在橫折底橫的處理上有着多種不同寫法,比較豐富,但如圖所示口的橫折的折筆會高出一截,這種寫法在其他三位書家的作品中是少有的;柳體也很獨特,比如口字的起筆豎會長出底橫一截;趙體的口則是另一種風格,特點是筆畫間有顧盼、連帶,再如橫起筆頓筆的感覺較為明顯。
走之旁也是常見的部首,楷書四大家在走之旁的寫法上也有明顯的區别。如圖
歐體的走之旁比較平和,筆畫較為自然,蠶頭沒有明顯的波折;
顔體的平捺蠶頭轉折較為明顯,而且捺腳出鋒往往喜歡出一個尖細的尾巴;
柳體筆畫方筆較明顯而突出,走之上部橫撇的折,下部的蠶頭都呈現比較明顯的方筆,平捺起方筆行筆,較粗,捺腳出鋒較長而尖。
趙體走之旁區别于前三位,更強調整體性,橫折折撇和平捺的連接更為順暢。捺筆蠶頭有一定的起伏。
三點水作為漢字字數最多的偏旁部首,最為常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三點水,楷書四大家又是如何處理的。
歐陽詢在三點水的寫法上較有特點,三點一氣呵成,尤其第二點有點向下的拖帶,是标準典型的歐體的筆法。顔體的三點水中規中矩,接近規範字的寫法;柳公權的三點水也非常有個性,如最後的挑筆出鋒區别于其它所有書法家;趙體則是非常典型的連筆拖帶的感覺。
以上是筆者對楷書四大家的一點淺薄認識,希望對需要的朋友能有幫助。由于本人才疏學淺,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道和廣大網友不吝指正。原創不易,勞請各位多多點贊轉發,也歡迎留言評論交流。更多的原創視頻和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号。謝謝各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