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研究會會長烏熱爾圖與專程從外地趕來參加新版專著《鄂溫克族的起源》首發的烏雲達赉先生兩個女兒合影留念。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呼倫貝爾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立60周年,這一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從哪裡起源?曆史上又經曆了怎樣的遷徙曆程?在民族及曆史學界引發廣泛關注。
60周年旗慶前夕,由已故鄂溫克族知名地理曆史學家、民族語言學家烏雲達赉考證著述,内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研究會會長、知名鄂溫克作家烏熱爾圖整理的新版專著《鄂溫克族的起源》,11日下午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首發,該書以翔實的史料、缜密的考證,推翻了鄂溫克族起源于貝加爾湖的猜想,并證實起源于興凱湖及烏蘇裡江流域,是漢代所稱“沃沮”人的後裔。
内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研究會會長烏熱爾圖與專程趕來參加新版專著《鄂溫克族的起源》首發的一位俄羅斯鄂溫克人合影留念。 孫自法 攝
烏熱爾圖介紹說,鄂溫克人有一個流傳至今的“祖先是從八條大河流入大湖‘拉瑪湖’的周圍高山起源”的曆史傳說。上個世紀60年代,漢族學者呂光天借助當時俄文《西伯利亞民族志》《西伯利亞古代文化史》等資料,以及那一時期僅見的考古資料,先後刊印《鄂溫克族簡史簡志合編》和出版《鄂溫克簡史》,推斷“拉瑪湖”就是貝加爾湖,提出鄂溫克族起源于貝加爾湖及沿岸地區的猜想。
烏雲達赉對鄂溫克族起源的研究,則調動了他在語言學、神話學、古地名學等方面的知識積累,并進行交叉思考與橫向比較,最終于上世紀90年代經考證确認:傳說中的“拉瑪湖”應該是位于烏蘇裡江源頭的興凱湖,興凱湖沿岸及烏蘇裡江流域,才是鄂溫克民族的起源地。
經烏雲達赉考證,早期鄂溫克人是以“沃沮”漢語音譯的稱呼最早出現于漢代典籍(有些漢文史料中書寫為“安居”),沃沮族群的起源地在烏蘇裡江上遊被稱為薩瑪伊爾礦泉的地方,這裡是鄂溫克古老的薩瑪伊爾氏族的祖籍,而“沃沮”的鄂溫克語原意就是“翻花的礦泉”。現今的鄂溫克人,都是沃沮的後裔,“鄂溫克”這一族稱的原初含義,也是“居住在薩瑪伊爾礦泉的人們”。烏雲達赉此番考證推斷,不僅匡正了以往的學術偏差,也将鄂溫克的起源地成功還原到鄂溫克語所屬的“滿-通古斯語系”的文化生成區。
關于鄂溫克族群的曆史大遷徙,烏雲達赉的研究結論是“通過橫貫亞洲北部的天然曆史通道進行的四個階段”:一是從故地興凱湖沿岸及烏蘇裡江流域等地通過長白山北麓通道,到達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區;二是從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區通過洮兒河、哈拉哈河通道進入呼倫貝爾;三是橫渡貝加爾湖,順安加拉-葉尼塞河通道西達葉尼塞河中下遊流域,一部分人到了鄂必河下遊東岸,北抵北極地區;四是在貝加爾湖西岸分岔,順勒拿河而下,至阿爾丹河口又分岔,一路東達鄂霍次克海海岸,另一路抵北冰洋岸邊。古沃沮人順着這幾條大通道,将鄂溫克族起源地、發祥地的文明傳播到了整個亞洲北部。
此外,對于大祚榮創立的唐朝屬國“渤海國”的曆史研究争議,烏雲達赉也在鄂溫克起源的考證過程中予以厘清強調,大祚榮及“渤海國”所依靠的粟末部、粟末烏素固部、扶餘烏素固部等民族或部落,均為移居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沃沮後裔,他們都是祖籍烏蘇裡江的鄂溫克人。
今年66歲的烏熱爾圖初中畢業後曾回到大興安嶺使用馴鹿的鄂溫克部落生活10年,24歲開始文學創作,并于1985年被推舉為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但5年後告别喧鬧都市返回呼倫貝爾草原寫作至今,同時緻力于鄂溫克民族曆史、文化研究與推廣。他告訴中新網記者,當天首發的新版《鄂溫克族的起源》一書,是在20年前烏雲達赉出版第一版基礎上,增補了其生前未發表的文稿,包括收集整理的衆多鄂溫克族民間故事,以及民族學、神話學及地理學方面的專題論述等,從而使新書内容更豐富、更精彩。
烏熱爾圖表示,烏雲達赉關于鄂溫克族起源的“興凱湖說”等曆史研究見解與考證發現,對于關注中國北方早期社會發展史、從整體上關注中華民族文明進程的人們,提供了不可忽視的、新的曆史參照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尹虎彬研究員認為,烏雲達赉先生是一位以曆史地理與民族語言見長的學者,他對民族曆史和語言的調查研究具有深厚廣博的學術底蘊,在北方民族史和曆史語言領域多有見樹,在古代民族史、神話傳說和部落文化方面多有論述,所取典籍和民族語言特别是地名學考據性證據非常紮實,研究成果具有突出的“經驗-實證”方法論特色。
第一版《鄂溫克族的起源》責任編輯、内蒙古大學出版社原副社長莫久愚說,補充、完善後的《鄂溫克族的起源》新版專著出版發行,這既是對烏雲達赉先生一種最好的紀念方式,也是對鄂溫克族自治旗今年建旗60周年的一份獻禮。(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