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十甲子周期表
中國古代曆法采用天幹與地支搭配的方法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稱為“幹支紀年法”、“幹支紀月法”、“幹支紀日法”、“幹支紀時法”。
天幹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序如下:
天幹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
排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由此可見:甲、丙、戊、庚、壬為奇數;乙、丁、己、辛、癸為偶數。
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此可見:子、寅、辰、午、申、戌為奇數;醜、卯、巳、未、酉、亥為偶數。
将天幹與地支奇數配奇數,偶數配偶數,可得到甲子、乙醜、丙寅、丁卯……共六十組幹支。由于以“甲子”為首,所以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一甲子等于60年。如下表:
六十甲子周期表
1 |
甲子 |
11 |
甲戌 |
21 |
甲申 |
31 |
甲午 |
41 |
甲辰 |
51 |
甲寅 |
2 |
乙醜 |
12 |
乙亥 |
22 |
乙酉 |
32 |
乙未 |
42 |
乙巳 |
52 |
乙卯 |
3 |
丙寅 |
13 |
丙子 |
23 |
丙戌 |
33 |
丙申 |
43 |
丙午 |
53 |
丙辰 |
4 |
丁卯 |
14 |
丁醜 |
24 |
丁亥 |
34 |
丁酉 |
44 |
丁未 |
54 |
丁巳 |
5 |
戊辰 |
15 |
戊寅 |
25 |
戊子 |
35 |
戊戌 |
45 |
戊申 |
55 |
戊午 |
6 |
己巳 |
16 |
己卯 |
26 |
己醜 |
36 |
己亥 |
46 |
己酉 |
56 |
己未 |
7 |
庚午 |
17 |
庚辰 |
27 |
庚寅 |
37 |
庚子 |
47 |
庚戌 |
57 |
庚申 |
8 |
辛未 |
18 |
辛巳 |
28 |
辛卯 |
38 |
辛醜 |
48 |
辛亥 |
58 |
辛酉 |
9 |
壬申 |
19 |
壬午 |
29 |
壬辰 |
39 |
壬寅 |
49 |
壬子 |
59 |
壬戌 |
10 |
癸酉 |
20 |
癸未 |
30 |
癸巳 |
40 |
癸卯 |
50 |
癸醜 |
60 |
癸亥 |
二、旬空
古人将六十甲子周期表分為六組,每組十對幹支,稱為“一旬”,以每組打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命名為“甲子旬、甲戌旬、甲申旬、甲午旬、甲辰旬、甲寅旬”。
“旬空”又稱“六甲旬空”,是以六個甲旬來劃分的。因為十個天幹為一旬,與十二個地支相配,最後必然剩餘兩個地支,這兩個地支就輪空了,因此再見到這兩個地支時,即視為“旬空”。如下表:
六十甲子旬空表
六十甲子 |
空亡地支 | |
甲 子 旬 |
甲子 丙寅 戊辰 庚午 壬申 乙醜 丁卯 己巳 辛未 癸酉 |
戌 亥 |
甲 戌 旬 |
甲戌 丙子 戊寅 庚辰 壬午 乙亥 丁醜 己卯 辛巳 癸未 |
申 酉 |
甲 申 旬 |
甲申 丙戌 戊子 庚寅 壬辰 乙酉 丁亥 己醜 辛卯 癸巳 |
午 未 |
甲 午 旬 |
甲午 丙申 戊戌 庚子 壬寅 乙未 丁酉 己亥 辛醜 癸醜 |
辰 巳 |
甲 辰 旬 |
甲辰 丙午 戊申 庚戌 壬子 乙巳 丁未 己酉 辛亥 癸醜 |
寅 卯 |
甲 寅 旬 |
甲寅 丙辰 戊午 庚申 壬戌 乙卯 丁巳 己未 辛酉 癸亥 |
子 醜 |
在實際預測中,往往隻是知道“日辰”或“日柱”(如庚申)就要快速判斷出屬于何旬?何地支旬空?死記硬背顯然不是辦法,下面介紹兩種快速判斷旬空的方法:“掌訣法”和“反推法”。
三、掌訣法
“掌訣法”見于當代著名易學家劉大鈞著《周易納甲筮法·第六講旬空》:
(十二地支掌訣圖)
先把十二地支在手指上按此圖固定位置,再看占卦時所值日辰(即占卦的那一天)地支在哪一位,在手掌中找到其位後,以此位作為起點,将占卦時日辰所在天幹之位,按順時針方向向後數,數至天幹的最後一位“癸”,而癸之後的兩位地支便是“旬空地支”之日。
如丁未日占卦,查何日“旬空”,我們先在指中找到“未”,再由此以天幹“丁”開始數,數至“癸”共六位,那麼我們從“未”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向後數六位是“醜”,則“醜”的後兩位地支“寅”與“卯”便是“旬空地支”。
四、反推法
由“六十甲子旬空表”可知:
甲子旬空“戌”、“亥”
甲戌旬空“申”、“酉”
甲申旬空“午”、“未”
甲午旬空“辰”、“巳”
甲辰旬空“寅”、“卯”
甲寅旬空“子”、“醜”
由此可發現兩個規律,一是每一旬中旬空地支是該甲旬地支的前兩位地支。即:
“子”前為“戌”、“亥”
“戌”前為“申”、“酉”
“申”前為“午”、“未”
“午”前為“辰”、“巳”
“辰”前為“寅”、“卯”
“寅”前為“子”、“醜”
二是六個甲子旬的地支是倒序排列的奇數地支。即:“子、戌、申、午、辰、寅”。
所謂反推法,就是先由日辰反推出屬于何旬,進而推出旬空地支。
仍以丁未日為例,由于六甲旬以甲打頭,那麼需要由“丁”反推至“甲”,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由此可知“丁未”屬于“甲辰旬”。由于“辰”前為“寅”、“卯”,因此旬空地支為“寅、卯”。
再舉一例,來說明如何靈活應用反推法。以辛亥日為例,若按上法反推如下:“辛亥、庚戌、己酉、戊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這樣不但推算量大容易出錯,還耽誤時間。
由于天幹“辛”離下一個天幹“甲”很近,也就是下一個“甲旬”很近,因此,可以由“辛亥”順推出一個甲旬:“辛亥、壬子、癸醜、甲寅”,即下一個甲旬為“甲寅”。
由于六個甲子旬的地支是倒序排列的奇數地支。即:“子、戌、申、午、辰、寅”。那麼由下一個甲旬“甲寅”可反推出上一個甲旬為“甲辰旬”,從而可知辛亥日旬空地支為“寅、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