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聚會肯定少不了,為了保持身材,不少人在點了葷菜後會下意識地來點素菜,葷素搭配,吃得健康。但素菜真的不會發胖嗎?其實,有些素菜背後隐藏的油脂,熱量可能比肉還高!
1
吸油厲害的菜
有不少蔬菜本身吸油比較嚴重,要想口感過得去,油量就不能少,往往吃起來還沒什麼感覺。
1
疏松多孔型蔬菜
像茄子、豆角等都屬于疏松多孔型蔬菜。
以茄子為例,其本身就比較松軟,含有較多的水分,在炒制的過程中,水分會随着溫度升高快速蒸發,大量的油脂就會乘機進入。
而豆角内部本身孔洞較多,中間容易藏匿大量的油脂。
2
澱粉類食物
土豆、藕、山藥等都含有不少的澱粉。不難發現,這些食物在炒制的過程中很容易脫水糊化粘鍋,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添加油。
而像山藥、秋葵中的黏液蛋白還具有吸油特性。
小貼士:
先将切好的土豆絲、藕片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等澱粉沉落到水裡,再撈出來,控幹淨水分,這樣炒就不會粘鍋了。
也可以在倒油前,預先用生姜抹鍋底,然後快速地翻炒,也能減少粘鍋的狀況。
3
部分加工豆制品
油豆皮、豆泡、腐竹等加工豆制品,在制作的過程中因為要經過油炸的工序,本身就攜帶過多的油脂,熱量自然較高,而在制作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多孔性質,吸收大量的油脂。
100克油豆皮=2碗米飯、100克豆泡=3碗米飯、100克腐竹=4碗米飯,所以食用時千萬要控制量。
4
仿葷素食
随着素食愛好者越來越多,很多仿葷食物也開始流行起來,為了做出類似肉類的口感,很多商家往往會加入過重的調味料,造成鹽分、油脂過高;不僅如此,這些仿葷食物本身吃多了也對人體并沒有好處。
① 豆類仿葷
大豆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不含脂肪,是很多素食愛好者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而大豆蛋白質加工而成的仿葷食品也較為常見,如素雞、素火腿、素蝦等,但是要想其從外觀到口感都做到逼真,就需經過高濃度食鹽浸漬、過油、擠幹等工序。
油分完全浸到豆類蛋白中才能使得口感近似肉類,其脂肪含量也就不少。
② 菇類仿葷
正常的菇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多糖類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控脂、控壓,還能促進人體鈣質吸收。
素牛肉幹、素羊腩、素肉松等菇類仿葷食物,在制作過程中會添加食品添加劑,如果攝入過多會對腸胃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會損害肝髒、腎髒器官。
仿葷食物在制作過程中不但會損失原料的營養,甚至會産生反式脂肪酸等不利健康的物質,同時還有高糖、高鹽的隐患,所以還是少吃為好。
2
烹饪方式決定油脂含量
餐桌上有不少看上去不是油炸,也不是爆炒的菜,卻也是高油“大戶”!
1
番茄炒蛋
絕大多數家庭在做番茄炒蛋的時候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然後撈出雞蛋,炒番茄的時候再放一次油,這樣,一盆番茄炒蛋往往就超過一天的油量攝入。
若是在制作的過程中還要加入糖調味,那就真的是高熱量食物了!
2
幹鍋菜
幹鍋菜是川菜的一種,在烹制過程中,大部分食材都要先經過“過油”處理。在吃之前,幹鍋也需要經過長時間慢煮,油脂在這個過程中會被食材吸收,所以熱量也較高。
3
水煮菜
這裡所說的水煮類是水煮魚、水煮肉片一類的川菜。不難發現,這些菜雖然名為水煮,但表面上卻會浮着一層油。
據測試發現,一份水煮魚約含200ml的油,吃一次就超過了一天的攝油量!
提示:川菜的特點是重油、重辣、料多,建議外出就餐時,吃的次數不要過于頻繁。
4
各種調味醬
蔬菜裡加沙拉醬、炒菜裡加辣椒醬……為了口感加入的這些調味醬,往往熱量驚人。
據了解,每100克沙拉醬就有大概78.8克的脂肪以及724大卡的熱量;而部分辣椒醬每100克就有高達870大卡的熱量!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ID:woshidayisheng)
本期編輯:石磊、趙雅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