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隻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說起紅茶,經常被提起的是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但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其實紅茶按初制加工工藝不同分為紅條茶和紅碎茶。
而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就是紅條茶的兩個分類。也就是說,除了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紅茶中還有紅碎茶。
再給大家複習下紅茶的分類圖(見下圖)。
紅碎茶
紅碎茶也叫“分級紅茶”、“紅細茶”,小顆粒形紅茶。鮮葉經萎凋、揉撚後,用機器切碎,再經發酵、烘幹而成。它的品質特征是香高,滋味濃強鮮爽,湯色紅豔明亮。
它是19世紀末國外興起的,中國1957年開始試制,1964年以後才有較大量的生産,之後它成為中國的主要出口茶類之一。印度、斯裡蘭卡、肯尼亞等國生産量較大。
在國内,紅碎茶主産于雲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湖北、福建等地,其中以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用大葉種鮮葉為原料制成的品質較好。
紅碎茶的四種類型
經精制加工後,按照外形規格分類,紅碎茶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四類。紅茶有統一的國際分級規格,分級的術語如下圖所示,
注:P代表白毫(Pekoe);
B代表碎茶(Broken);
D代表末茶(Dust);
O代表橙黃(Orange),指采摘下來的茶葉上帶有的橙黃色色澤;
F有兩種含義,排列在前的F代表花香(Flowery),後面的F代表片茶(Fanning)。
葉茶
葉茶的外形規格較大,包括部分細長筋梗,長10-14mm,主要有花橙黃白毫(F.O.P)和橙黃白毫(O.P)兩個花色。
花橙黃白毫(F.O.P),由細嫩芽葉組成,條索緊卷勻齊,色澤烏潤,金黃毫尖多,長8-13mm,不含碎茶、末茶或粗大的葉子,是葉茶中品質最佳的花色。
橙黃白毫(O.P),主要由頭子茶中産生,不含毫尖,條索緊卷,色澤尚烏潤,是葉茶中品質稍差者。
碎茶
碎茶的外形較葉茶細小,呈顆粒狀和長粒狀,長2.5-3mm,湯豔味濃,易于沖泡,是切細紅茶中大量産生的規格,有花碎橙黃白毫(F.B.O.P)、碎橙黃白毫(B.O.P)、碎白毫(B.P)等花色。
花碎橙黃白毫(F.B.O.P),是碎茶中品質最好的花色。由嫩芽組成,多屬第一次揉撚後解塊分篩的一号茶。呈細長顆粒狀,含大量毫尖,形狀整齊,色澤烏潤,香高味濃。
碎橙黃白毫(B.O.P),大部分由嫩芽組成,長度3mm以下,色澤烏潤,香味濃郁,湯色紅亮,是紅碎茶中經濟效益較高的産品。
碎白毫(B.P),形狀與B.O.P相同,色澤稍遜,不含毫尖,香味較前者為次,但粗細均勻,不含片、末茶。
片茶
片茶是從12-24孔碎茶中風選出質地較輕的片形茶,按外形大小可分為片茶一号(F1)和片茶二号(F2),中小葉種還要按内質分為上、中、下三檔。
其外形呈木耳形的屑片或皺折角片,重實勻齊,色澤烏褐,内質湯色紅亮,香味尚純濃爽,滋味尚濃略澀,葉底紅勻。
片茶按品質又細分為“花碎橙黃白毫屑片” (F.B. O.P.F)、“碎橙黃白毫屑片”(B.O.P.F)、“白毫屑片”(P.F)、“橙黃屑片”(O.F)和“屑片”(F)等花色。
末茶
末茶的外形呈沙粒狀,24孔底至40孔面茶,色澤烏潤,緊細重實,湯色較深,滋味濃強,是袋泡茶的好原料。
混合碎茶
混合碎茶是各種正規切細紅茶中風選出片形茶混合物,沒有固定形狀,很不勻整,含有攤葉和茶梗,香味較差,湯色淺淡。若加工成末茶,可使湯質有所改進。
葉、碎、片、末四類紅碎茶,規格清楚,要求嚴格,要達到葉茶中不含碎片茶,碎茶中不含片末茶,末茶中不含茶灰的标準。
紅碎茶的制作方法
紅碎茶的制法分為傳統制法和非傳統制法兩類。
非傳統制法包括洛托凡制法、C.T.C制法、轉子揉切機制法、BLC制法和L.TP制法等。
各類制法的紅碎茶品質風格各異,但紅碎茶的花色分類,及各類的外形規格基本一緻。
紅碎茶調飲
紅碎茶在制作過程中經過充分揉切,葉片的細胞破壞率高,茶汁浸出,有利于多酚類物質充分氧化和沖泡時浸出,形成香氣高銳持久、湯色紅濃、滋味濃強鮮爽、沖泡時間短的特征。
在加入牛奶、糖、蜂蜜、果汁和咖啡等等後,紅碎茶仍有很強的茶味品質特征,适合調飲。
炎炎夏日,一杯紅碎茶調飲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參考資料:
1、《中國茶葉詞典》,上海文化出版社,陳宗懋,楊亞軍主編。
2、《評茶員》,新華出版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織編寫。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删減,并請注明出處。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衆号,随時随地提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