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悄悄而來,良夜如水,佳期如夢,凡心求璞欲返,求真欲歸。
将目光從窗外的世界收回,案幾上,青瓷熱水壺溢出熱烈的水汽,紅木深紋的茶盤欲呼至友,拿出珍愛的紫砂茶具,憐香般地撿拾茶罐裡一枚枚鐘意的茶葉入壺,待沸水冷靜許久,再燙貼茶壺、公平杯和淺口茶杯,老友們又相聚在一起,洗茶,觀色,聞香,品味,然後一吟三歎,茶如佳侶,亦随風伴雲,尤其是在這麼難得的夜裡。每當體乏困頓或心存雜念,都會尋茶平心。不知是心的起意還是茶的功勞,幾杯香茶入口,就慢慢地安神定心了。茶道的過程,令人擁有一種特别的輕柔和溫情。
泱泱中華茶文化,傳承至今,隻觸到一些皮毛,如願學茶拜道,恐怕再去讀個研究生也不為過。多年前某個清明,在父母家第一次飲到碧水中青綠的西湖龍井,就如初戀般地愛上了。茶湯色清爽,茶葉形可愛,而茶味更是清甘微苦,芳香四溢。父親說:“這龍井還隻是一級品,真正特級品,常人是難以有福享用的,往往每年清明前采摘的茶葉嫩尖是最上品的,但産量甚少。”一旦愛起,終至執迷不悔。以後的人生風雲,總有茶牽的山水相伴。
産茶之鄉,山秀水靈之境也。一方山水不僅孕育一方人傑,也蘊化一方茶的品質。如果把不同地域的茶種比喻為人,那杭州的西湖龍井宛如身披翠綠莎華的女子,小家碧玉,清麗婉約;六安的六安瓜片猶似内斂耿直的男子,爽朗真性,滌蕩肺腑;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就像經曆坎坷的人,華貴微凄,矜持仙立;雲南的老樹普洱更如深沉古樸的老者,溫和泛韻,謙恭彌珍。
冬夜,捧起聞香杯,殊馥生回憶,啜飲好茶,頓覺心怒放,眼前金光無邊。即詩曰:“雲蒸風煮日複日,花香葉馥季連季,執念茶情無悔意,沉浸味境不曾離。”
曾經,在春季明前,探訪過龍井鄉的山丘茶園,層層的丘峰連綿疊綠,雲霧缭繞,采茶的茶娘,頭戴鬥笠,身着圍裙,唱着采茶歌,辛勤地采摘着最初的明前新茶。踱進農舍閑坐望野,品嘗到上品的龍井茶,知覺是那樣的幽渺純淨。又時,在春末夏初,約會在茶花盛開的古城大理,風花雪月撲面而來。踏進道邊茶鋪,茶台前的茶香陣陣飄來,熱情的主人,好客地捧上香茶,一飲已欲罷不能,齒頰留香的是淳琗滑味的勐海茶廠的普洱,愈飲愈回味。主人說這茶是前不久剛去山上收的,産量極少,物以稀為貴了。坐在這裡,時光仿佛停駐,享受着普洱的香氣連同古城的一米陽光,分明有穿越的心情,似看古人煮茶吟詩之興,慶幸人生旅途在這裡停留。
好茶必要好茶具配,而講到茶藝茶具當數江蘇宜興紫砂壺。用真正的紫砂泥制作的紫砂壺煮茶泡茶,茶與壺相提攜,茶的意和味更濃郁,更芳香。本人的一位摯友相送的愛壺,壺身刻的“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幾字,甚是喜歡,每每用來沏茶,不僅把香,而且握愛,一片冰心,惜意悟義。
水清無雜,酒迷易醉,而茶剛好,濃淡适宜。茶剛好,好就好在耐久難得,好就好在即使成瘾也不傷身、傷心,不必戒之。
冬夜,品茗,“兼然幽心處,院裡滿茶煙。”人生跋涉中,憧憬那有茶味的生活,感悟生命的曾經是多麼的富有,理解回味的分量是多麼寶貴,如茶。繼續朝前走,風景,喜好,溫馨的心意,燦爛的笑顔,思念的綿延,因茶。茶的意,是色、香、味,是一種人生細細品的真、情、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有時想來是這樣的,滄海會褪了顔色,巫山纏繞着落幕,而人生的茶味,卻是越久越濃,越久越香。(汪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