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文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隐和杜牧合稱“小李杜”,以便和盛唐時期的詩壇雙星李白杜甫分别開來,殊不知,李商隐和杜牧之間其實還有一層更親近而且更有趣的特别關系。
杜牧是中唐名相杜佑的孫子,他一直以祖父為榜樣,渴望像祖父那樣建功立業,治國安邦,但始終未能如願,令他稍感欣慰的是,他的一個堂兄代他實現了出将入相的遠大理想,這個人名叫杜悰,是杜牧的二伯父杜式方的第三個兒子。
和杜牧一樣,杜悰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
先說一個杜悰小時候的故事。
一天,杜悰和小夥伴們正在昭應觀外的空地上玩耍,忽然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風塵仆仆,半邊臉呈紫黑色的道士,那道士走到杜悰身邊,一邊撫摩着他的小腦袋,一邊慈祥地對他說:“公子應該勤奮讀書,不要和那些小孩子遊戲。”然後又指着旁邊的昭應觀說:“我就住在這裡面,你能不能去看看我?”說完就快速地走入了昭應觀。杜悰充滿好奇地邁進昭應觀的大門,卻隻見一個荒涼的院子和一座破敗的殿宇,殿内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塑像的半邊臉因為殿頂漏雨已經變成了紫黑色。
杜悰長大後不但熟讀經史,而且儀表堂堂,而且幸運地接住了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大餡餅,從而擁有了以世俗的眼光看來幾近完美的人生曆程。
唐憲宗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了宰相權德與的女婿獨孤郁,深深折服于獨孤郁的溫文儒雅,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德與有婿乃爾!于是決定給自己的愛女岐陽公主從文武大臣的子弟中挑選東床佳婿。
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公侯将相家的公子們聽說當朝皇帝要在他們中選女婿,按理說應該會搶破頭才對,但是,現實卻給唐憲宗臉上來了響亮的一巴掌-----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擇大臣子,皆辭疾,唯(杜)悰以選召見麟德殿。用現在的話說,滿朝文武的子弟都說身體有恙來不了,隻有杜悰一個人站在麟德殿接受皇帝的挑選。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一,原來唐朝時的名門望族對皇親國戚不感冒,甚至有些看不起,就像現在的知識分子看不慣暴發戶一樣。其二,唐朝的某些公主太過張揚,不把丈夫公婆放在眼裡,把唐朝公主這塊招牌給砸扁了。
面對此情此景,唐憲宗又氣又喜:那還選什麼!既然小杜給咱老李家面子,咱老李家絕對不能虧待了人家。于是,杜悰華麗轉身成為驸馬爺,并且開始了他一路綠燈,暢通無阻的官場生涯。
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問:杜牧和李商隐之間究竟有什麼特别關系呢?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杜悰身上。如前文所言,杜悰是杜牧的堂兄,有意思的是,他同時還是李商隐的表兄。
咱們現在來仔細梳理一下杜牧、杜悰和李商隐之間的親戚關系。
李商隐是杜悰的表弟,但并不是杜牧的表弟,這證明李商隐的母親不是杜悰和杜牧共有的姑母,在這種情況下,杜悰要麼是李商隐的姑母的兒子,要麼是李商隐的姨母的兒子。
雖然不能确定李商隐和杜悰是姨表還是姑表,但是他和杜牧之間的轉折親關系還是非常明确的------杜牧是他的表哥杜悰的堂弟。
那麼,李商隐和杜牧有沒有産生過交集呢?
公元849年,李商隐和杜牧這兩顆晚唐詩壇的巨星偶遇了,當時,李商隐三十六歲,杜牧四十六歲。兩人雖然是初次見面,但好像相處得還不錯,因為李商隐随後給杜牧寄去了兩首詩,其一曰
《贈司勳杜十三員外》:
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心鐵已從幹镆利,鬓絲休歎雪霜垂。 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
其二曰《杜司勳》:
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傷春複傷别,人間惟有杜司勳。
令人遺憾又費解的是,杜牧并沒有給李商隐寫詩以表酬答唱和,至少從他流傳下來的詩作來看是這樣的,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