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甚至玄幻小說裡,佛教的地位不言而喻,基本都是道德或是戰力的制高點。
在佛教廟宇中,地位最高、能力最強的一人一般都是方丈或是住持。
那麼問題來了,方丈和住持是不是一類稱謂?
有醋可以明确告訴各位,不是。
那麼方丈和住持到底是什麼意思?
還請各位看官随有醋慢慢道來。
一、方丈可能很少人知道,方丈在最初并非佛教用詞,而是出自先秦神話---三神山,即先秦的傳說中的蓬萊、方丈、昆侖。
《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根據漢代東方朔的《海内十洲記》描述,方丈位于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四周各5000裡,島上金玉琉璃宮,居住仙家數十萬,仙草成片生長如稻田,是三天司命管轄的地方。方丈島負責人名為九源丈人,統領天下水神和各種水獸的首領。
這一傳說到了後世,由道教繼承,道經中記載:“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這也就是說,方丈仙島或是九源丈人,具化為人天教主,度世宗師。
到了唐宋時期,道教全真派繼承了這一說法,并将方丈一詞作為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主要從事工作為講經傳道,不負責具體事務,而負責道觀具體事務的稱為監院。
發源于唐初的禅宗将一說法引用過來,據《維摩诘經》稱,菩薩的維摩诘居士所住的卧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故而方丈作為一種佛教稱謂傳承下來。
關于“方丈”一詞另外一說是事關殺怕古印度、一人滅一國的唐朝官員、外交家王玄策。根據北宋佛教類書《釋氏要覽》記載:“唐顯慶年中,敕差衛尉寺承李義表前融州黃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東北四裡許,維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遺址疊石為之,王玄策躬以手闆縱橫量之,得十笏,故号方丈。”
所以也有不少史籍表示,方丈之得名源于王玄策此舉。
二、住持住持一詞據說是武周朝佛經著作《圓覺經》中:“一切如來,光嚴住持”引申而來。
這句話本意為都安住在光明莊嚴的境界裡,住持佛法。到了開元年間,百丈懷海禅師在創立叢林清規時,将其引申為即代佛傳法、續佛慧命之人。
《百丈清規》設立“住持”一職,将寺院寺主成為住持的說法,便固定下來。住持有三種職務,即說法、安衆、修造等。其他職務則另立八大班首等來執行,以保證寺院秩序的井井有條,寺衆得以安心修行。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叢林清規,叢林是指寺院,清規是指寺院的規程和寺衆行事的章則。
三、方丈與住持的關系最簡單的理解是方丈是“升級版”的住持,住持在經過“升座”儀式後可以成為方丈。根據現代佛教管理章程記載,有醋羅列了下之間的區别:
(1)方丈是接受傳法的、有法卷可證明其傳承的和尚,住持可以不必;
(2)方丈的寺廟必須人員、制度健全,且規模要達到一定要求,住持所管理的寺廟則未必;
(3)方丈需要一定影響力,需要經省級佛教協會批準、中國佛教協會備案,住持則不需要;
(4)方丈可以兼任多個寺廟,而住持則不能。
總結起來,住持是職銜,是寺院的領袖,一個寺院隻有一個住持和尚。方丈住持,主持是職務,是由住持任命,負責某項具體工作的運作,比如主持寺務、主持館務、主持法會等。如果您看到了這裡,對有醋所說還挺感興趣,那還請點贊關注支持一波,這是我們萬萬千作者寫下去的源泉與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