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華大學和騰訊的研究人員發現,15%的用戶需要花費5秒以上的時間連接到網絡,5%的時間超過10秒。
他們說,連接建立失敗和需要花費過多時間成本來建立連接在現如今使用WIFI的環境中是常見的,有多達45%的用戶遭受一些級别的連接設置失敗。
可以将連接失敗的一些原因歸咎于用戶錯誤:8%的原因是不正确的密碼,而另一個8%的連接失敗,是當用戶切換到另一個網絡 - 可能是大量的WIFI查找結果的他們意識到他們即将加入錯誤的網絡。
但是更多的故障連接來自網絡出現問題:15%的連接超時,9%的連接遇到DHCP故障,導緻IP地址未分配給設備。
研究人員使用從iOS / Android WiFi管理器應用程序收集的數據集分析了來自四個城市的500萬移動用戶的連接,最終收集了700萬個移動接入點和4億個無線會話的信息。
将連接分解為四個階段 - 掃描網絡,與其關聯,對其進行認證,并獲得IP地址 - 研究人員發現第一階段負責多個長延遲。掃描網絡包括偵聽來自無線網絡的數據包以找到可用的數據包,然後回答他們詢問類似它們的數據速率。如果答案是令人滿意的,接入點被添加到兼容的WiFi網絡的列表。
對于超過15秒的連接延遲,其中40%的掃描時間為11.6秒或更長。根據該文件,潛在的原因是來自無線網絡的響應分組不被電話聽到,這迫使整個過程從頂部重新開始。在特别嘈雜的環境中,可以循環多次,大大延長了連接時間。
作者認為,該問題是潛在可解決的:通過在用戶選擇它們連接到的設備之前智能地排序接入點,設備可以将用戶推送到可能更快的用戶。這樣做,在他們的測試中,将失敗的連接的比例降低到剛剛低于4%。
當然,缺點是,一大塊wifi網絡将被歸類為“慢”并且不可用于連接。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是否會工作取決于你如何處理WiFi網絡:如果你定期連接到開放網絡,尋找一個比你的移動數據更好或更便宜的連接,它會幫助你選擇加入。但如果你是一個更安全的用戶,誰隻連接到少數已知的網絡,你最好的賭注是嘗試和修複這些網絡本身。獲得一個新的路由器,靠近天線,或者隻是找到一個新的咖啡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