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啊,靈感,缪斯女神,去哪裡了
文案沒靈感,設計沒靈感,寫作沒靈感?江郎才盡,怎麼辦? 靈感,真的可遇不可求?
讀讀《靈感》,或許能從别人的靈感 ,走到自己的靈感中去。
一、有料:《靈感》是一本怎樣的書
我手頭的這本《靈感》,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是“文壇常青樹”王鼎鈞的閑适小品。《靈感》初版時,有人說這是台灣第一本手記文學。靈光閃過,靈思湧現。 一個意象、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篇速寫、一則故事,一陣感歎,一組詩料……在有限的篇幅中,呈現無限乾坤。
全書分四部分:“靈感”“靈感補”“靈感五講”“靈感訪談”,前2類是正文,是幾十年文學生涯中捕獲的“靈感”标本;五篇演講是對靈感與文學創作關系的闡釋,涉及到原型、模仿、結構、比喻、造句等方面; 三篇訪談,是先生與三位台灣地區學人對于靈感的讨論。盡管那是近四十年前的采訪記錄,可是在今天讀來,仍然讓人感到強烈的沖擊。
靈感拜訪,能否抓住,因人而異。魯班被荊棘條拉傷,靈感出鋸子;牛頓被蘋果砸頭,捉住靈感;而文學藝術領域的成功者,誰不是得益于靈感?面對靈感來襲,有些人能及時捕獲,大多數人在享受片刻激動之後,任其逃逸。而作者卻能捕獲記錄下來,實屬少見。
作者說:“慢鍛閑敲,在此一書。我談文學不忘趣味,書裡面随處布置小穿插,小零碎,摘出來都是街談巷議的調味品,此書也可以當閑書看。”
二、有味:讀鼎公靈感,教人思想一陣子
阿拉伯人常說,上帝要誰快樂,先使他失去他的驢子再使他找到他的驢子。
想那阿拉伯人在找到驢子之時,抱着驢子親吻,圍着驢子跳舞,大叫,我的驢子!這是我的驢子!
上帝對阿拉伯人畢竟慈悲,在别的地方,上帝要誰快樂,先使他失去他的驢子,再使他收到一條鹵過的驢腿。
因為作料不是照自己的意思調配,肉味未必可口,而且一想到是自己心愛的驢,更是增加胃酸。不過用它來下酒就無所謂,菜的缺點,酒能遮蓋。—— p4
讀下來,先是一笑,而後心酸。鼎公一定另有所指,但不影響我的閱讀感受,我從中讀出自己。我說:
上帝對阿拉伯人畢竟慈悲。對其他人呢?
上帝要讓中國人快樂,先使他困于呼吸,困于方宅,再使他走出鬥室,走進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不必說春花春水,就是看青苔螞蟻都是快樂。
上帝要誰享受上學的快樂,先使他失去上學,在家窩着,對着電腦,完成作業,沒有夥伴,沒有交流,使他向往校園,再使他重返校園。
上帝要我懂得生命的快樂,先使我丢失生命的健康,飽受身體病痛的折磨,讓我呼吸不暢,再使我得到一個清爽平穩的呼吸。
“幹燥”有一種香味。冬天,我們為什麼要圍爐?僅僅是為了驅寒嗎?不,我們貪戀,當寒濕全被驅走以後,幹燥的空氣中泛着的淡香。
太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水噴灑機。——p9
是不是耳目一新,脫離了陳詞濫調的中文搭配,清新有味。我們喜歡太陽曬過的衣服、棉被,常說那裡有太陽的味道,那是香的,而且是沒有人不喜的一種香味。隻有太陽會制造出所有人都喜歡的香水。
“寒濕”裡有一種黴味,一種黏膩,一種細菌滋長的毒,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不就是滋生在寒濕裡嗎。
“年輕”是水做的,想想看多少淚、多少汗墜地無聲、入土無痕。——p32
化用“女人是水做的”一句,變一個詞而已,年輕的朝氣撲面而來。很勵志,這句靈感。
那些宅在家,各種葛優躺,遊戲啃老的“年輕人”,不流汗,不流淚,已是垂垂老矣。
吾兒,将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吾兒切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吾兒吾兒,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
父親憂心兒子不用功,在兒子書桌兩壁寫滿了以上勵志語。孩子一擡頭就可以看到這些諄諄教誨。但是他不擡頭,低頭看武俠小說。有人問他:“你看了那些格言不感動嗎?”
他說:“那不是給我看的,那是他寫給自己看的。”——p61
很尴尬。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被戳痛的感覺,很不好受。想了一晚上的教育方法,很滿意,甚至自己已經被感動,第二天卻支離破碎。細思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如此蒼白,我們做的,一廂情願,或許和那個熊孩子眼裡父親一樣。
無力的教育,教育者費盡心思,被教育者無動于衷。誰之過?指責孩子嗎?沒有觸動心靈的教育,就是荒漠裡種水稻,哪裡來稻花香呢?
慢慢讀來,此書是作者分享寫作的句段,更是分享人生的文章。這裡有智慧,有現實的幽默,有發現美好的意境。王鼎鈞的書,既可以欣賞美文,又可以感受鼎公的人格魅力。随手翻到任何一頁,都可以看到珍珠般的文字。靜下心來慢慢品,常常會心一笑,繼而深深思考,實在很妙 。
三、有法:靈感可以培養,訓練可以有術
靈感,莫之為而為、莫之至而至,神龍見首不見尾,如此神秘的靈感,可以培養嗎?靈感人人愛,靈感不會無緣無故産生,它有産生的基礎,也有産生的方法。要如何做,靈感才肯光顧呢?
《靈感》的後半部分是“靈感五講”和“靈感訪談”。五個講座圍繞的是如何才能讓靈感光臨。 鼎公的五次演講,可以說是呼喚靈感出來的五道令牌,訓練靈感的五種方法。
1. 從久遠原型中揉靈感
最早或最好的故事已經在那裡,後世作家參照那個故事來設計自己要寫的作品,就叫使用原型。比如《創世記》,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的誡命,偷食禁果,被逐出樂園,到地上受苦。耶稣據此講一個“浪子回頭”故事,一富足之家的兒子,要分家産,搞獨立,違抗父親,他在外面蕩盡錢财,淪落到與豬同食,他後悔了,回來祈求父親原諒。耶稣在亞當原型上增加情節,使其後悔, 加以延長,仍是獨立的作品。且又成了後人的原型。
英國文豪彌爾頓也借用亞當夏娃原型,但他把原型如吹氣球一樣,使其膨脹,使亞當夏娃在走出樂園時看見未來人類的堕落、末日的懲罰,又揉進耶稣給世人的救贖。他把兩者揉在一起,像揉面團一樣,創作出屬于他的獨立的作品《失樂園》。
《失樂園》插圖
在原型上延長,在原型上擴充,把原型和各子原型揉合起來,靈感就從别人的原型中,走向自己創造的原型了。
2.亦師亦友模仿喚靈感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人一面生活一面學習,“學”這個字的本義就是“效”,效法。模仿是學習必需的手段,也是達到“創新”之前必經的過程。
我的所愛在豪家。
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搖頭無法淚如麻。
愛人贈我玫瑰花,回她什麼:赤練蛇。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魯迅《我的失戀》
這首詩整體模仿漢代張衡的《四愁詩》 ,也選一段: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緻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魯迅先生還有《風筝》一文,其内容情節和日本作家志賀直哉的《清兵衛與葫蘆》極其類似,他一點也沒避諱整篇模仿。作家的創作靈感,也是踏着前人的腳印,繼而創作出屬于他的作品。如若轉益多師,收集了很多藝術要素和技法,這些東西會在你心中化合,仿佛蜜蜂采百花以成蜜。這個化合作用下的産物,不再是模仿,而是創新了。以後,你會成為别人模仿的對象。始于模仿别人,終于被别人模仿。
3.串珠結網纏球兜靈感
“有時忽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戴複古說。靈感忽然來了,作品得慢慢營造。靈感是受孕,作品是成人。前賢留下來三種結構:串珠式、結網式、纏球式。
串珠。“珠”藏在人海裡,藏在經典裡,越有能力發現、采集,越會成為大作家。比如《紅樓夢》裡,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劉姥姥遊大觀園,海棠詩社等,都是“珠”。
《儒林外史》也是串珠式小說,周進入貢院考場,嚎啕大哭,以頭撞闆;範進中舉喜極而瘋,其母竟喜極而死;胡屠戶對女婿範進,前倨後恭;嚴貢生用半盒雲片糕訛船夫,為逃船票……這些也是“珠”,作家用一根線把這些可恥可笑的醜态,串起來展示給人看。
結網。作品有好幾個主線,彼此交叉,如《三國演義》,三個國家,三條主線,三條主線下還有其他線,向四面擴充,結成一張網。如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都有幾條線結成一張網。
纏球。線與線之間糾纏不清,彼此在互動、交集、摩擦中延長,每一個人每一條線都是中心,牽一發而動全身,互相纏繞,像一個球。如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白家和鹿家的糾葛。
好的故事,大多是這三種結構用在一起。用好結構也需要靈感,怎樣的内容,配怎樣的結構。内容和形式完美結合,才可能産生好作品。
4.創造比喻顯靈感
“雲想衣裳花想容”,我們常常看見花與雲,沒有見過楊貴妃,多虧李白這麼一比,好像看見了貴妃之貌美。李白的天才顯現在比喻上。
耶稣有許多驚人的比喻:“富人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兼帶誇張,明顯有仇富心理);“所羅門王朝的榮華還不如這一朵花呢!”(花開花謝時間短促,人生在世好日子也一樣);他勸一個漁人說:“跟從我,我要教你得人如得魚一樣。”,那人立馬放下魚罾,成了他十二門徒中一個,叫彼得。
“她兩手搭在髀間,沒有條裙,張着兩腳,像一個細腳伶仃的圓規。”——魯迅《故鄉》
“忠誠誠實人的狠毒,像飯裡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錢鐘書《圍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張愛玲《紅玫瑰白玫瑰》
魯迅、錢鐘書、張愛玲等,他們的比喻新穎、辛辣,讓人難忘。創作出耳目一新的比喻是天才作家的體現。讀前人的比喻,變化出現代人的比喻,想出前人沒有過的比喻,是了不起的靈感乍現。
5.造句求新求變出靈感
漂亮的句子人人愛,讀到好句子,讀者的眼睛就被絆住了,忍不住反複欣賞。
馬丁·路德·金說:“你的腰不彎,别人就不能騎在你的背上。” 當一個人打算欺負另一人時,他照例要估算對方的接受程度。其實和“心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君子不重則不威”,意思相近,但是馬丁·路德·金的話顯得陌生,又是大白話,親切多了。
漂亮的句子人人學,漂亮的句子人人變。好文章就是“好的意思說得好”,就是句子漂亮。“你的眼神是我眼神的家”,從“相看兩不厭”中變出來。
相看兩不厭
張愛玲說:“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裡。”不是“裹”也不是“包”,她變成一個“住”字,終于使讀者反應恢複敏感。這“住”字卻也非橫空出世,和西晉名士劉伶說的,房屋就是他的衣服,别人進屋就是跑進他的褲裆裡來。他宣告的不就是“住在衣服裡”嗎。
痖弦的詩“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我說:“2020年的春天抄襲2003年的春天。”好句子,能夠引發一連串變化,寫作,開始跟着變化,後來造成變化。
四、有種:靈感總和誰結伴
“最大的天才盡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着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光顧他。” —— 黑格爾
不管是借用前人的原型,還是模仿前人的作品,首先你得知道前人留下過哪些原型,有過怎樣的變型吧。怎麼知道,無他,唯有閱讀。
書裡有那麼多成品可以供我們取法,可以斟酌損益,觸類旁通。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知識、經驗、思想,都是靈感迸發的基礎。培養、擴大它的基礎,就是培養靈感、增加靈感出現的可能。
日本推理小說家大澤在昌,在私人寫作訓練課堂裡說:“沒有創意的人是成不了職業作家的。”創意怎麼來?他說,也不是天生的,要多讀書,充實自己,增加自己擁有的“抽屜”。“抽屜”多了,相互組合,創意産生。增加抽屜,就是要涉略廣泛,給靈感一個比較寬廣的基礎。
還有,專注實踐。寫作、演講是使思考清晰的途徑。 靈感的産生一定起于全神貫注的追求,目标明确,工作艱巨,壓力沉重,專注深挖,一旦觸發,就會豁然貫通。
總之,取法人生,從生活中取材;從古代經典或民間流傳着取材,繼承遺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作出不一樣的形象,獲取靈感。靈感總是和大量讀書、專注實踐相伴。讀書,旅行,大膽想象,真正投入地工作,專一的熱誠,忍耐等待,充分自信和勇氣,靈感來襲,及時捕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