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原創/清風曉月寒
滄桑 (散文)
人過中年,大抵對“滄桑”這個詞都有很深的感觸。
蘇轼在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中曾寫道“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高度概括了人世間的白雲蒼狗、滄海桑田。
雖說滄海變桑田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是那麼容易察覺到。但有時你蓦然回首,卻驚訝地發現,那昔日熟悉的畫面已悄然退去,代之而起的是全新的景象。簡直是“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在我小時候,印象中想要從城裡到南台島去,隻有兩座大橋可過江通行。一座是萬壽橋,另一座就是洪山橋了。
解放大橋(舊名萬壽橋)
萬壽橋離城裡近。出了南門兜,過了茶亭、洋頭口,再沿着中亭街走下去,就到了萬壽橋。而洪山橋就比較偏僻了。它在洪山鎮,離當時的市區比較遠,且那時周邊多是鄉村,若非有事,一般是不會去那裡的。
舊洪山橋殘段(一)
依稀記得有一次和母親一起到鄉下的親戚家。徒步走到洪山橋頭,咋一見到這麼大、這麼長的橋,令我很是興奮。
隻見全部用大條石疊砌成的橋墩,整齊地排在江面,并做了分水尖以減輕水流對它的沖擊。橋上部則全用石梁石闆鋪成,橋兩邊設有石欄杆。
舊洪山橋殘段(二)
我迫不及待地撒腿跑上橋,全然不顧母親的叫喚。跑到橋中央,靠在石欄杆上。望着底下滔滔的江水,我又感到有點心虛,急忙往後退了一步。
母親趕上來,抓着我的手,責備我不該亂跑。我順從地牽着母親的手,走過了這終身難忘的洪山橋。從此,它的身影便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中。
舊橋成了鳥兒的樂園
到了稍大一些,也獨自一人去過洪山橋。這時橋面已是鋼筋混凝土鋪的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該橋被洪水沖毀。此時,我已經在閩西山區勞作,對洪山橋便漸漸地淡忘。
在外生活幾十年,我又回到了家鄉。剛到福州那幾年,忙于生計,也無暇顧及其它,隻是覺得城市變得有些陌生。有時出去,走得稍微遠一點,或許還會迷路。
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對家鄉又漸漸熟悉了起來。等到卸下身上的擔子,過上清閑的生活,我又懷着輕松的心情,來重新領略這故鄉的風情。
前幾年,當我坐車經過洪山橋,隻見這裡已是一個大工地,交通擁堵,行車極其不便。原來,城市發展後,舊洪山橋已經不适應市民的出行需求了,隻能在原橋邊上新建一座現代化的橋梁。
新建的洪山橋,是國内跨度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桁架式T型剛構橋。橋的最大特點是主橋采用上承式預應力混凝土桁架T構,T構之間設挂梁,衍架自重輕,阻風力小,材料用量省,在台風地區橋型選擇中具有相當優勢。
新洪山橋
如今,新橋已建成,舊橋拆除後僅存部分舊橋墩。
站在江邊,望着那橫跨江面雄偉的新橋梁;再看看不遠處,留在江上殘缺的舊橋墩,湧上你心頭的就是兩個字“滄桑”。
新橋與舊橋
從明萬曆六年(1578年),福建巡撫龐尚鵬在此建造石墩木梁的石橋開始,由于洪江段江狹流急,此處橋梁是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福州先民為了這座連接古代商貿航運重鎮洪塘港和福州西部陸路交通幹線的橋梁,展現了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
新舊洪山橋同框
如今,洪山橋所在的閩江,兩岸也已建成了美麗的閩江公園,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昔日破舊低矮的木闆房,也被一幢幢各具特色的現代建築所代替。
閩江上,也陸續建成了閩江大橋(二橋)、鳌峰洲大橋(三橋)、三縣洲大橋(四橋)、尤溪州大橋、金山大橋等九座橋梁。使得從老城區到倉山區的交通更加便捷。
三縣洲大橋(四橋)
美麗的福州,正經曆着一場滄海桑田的偉大變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