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4:43:40

在山水畫卷中徜徉,以歌聲寄出秋日鄉思;演繹采菊、曬菊、釀酒過程,以曼妙舞姿展現東方美學;以《上陽台帖》傳承為由頭,借書法走進詩仙李白……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一場古今碰撞的視聽盛宴《重陽奇妙遊》,備受各方好評。

雖然是敬老節慶,卻赢得很多年輕受衆;雖然是古風古韻,卻處處彰顯時代氣息。包括《重陽奇妙遊》在内的2022“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激活了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喚醒了人們的深沉鄉思。這也再次提示我們: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為文藝創作提供了不竭之源。與此同時,傳統文化也需要創新表達,讓古老文明對接現實找到正确“打開方式”,才能讓傳統文化永葆生機,不斷煥發出新的魅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讨(為優秀傳統文化找到正确)1

大美中國,氣象萬千。從爆款舞蹈《洛神水賦》,以衣袂翩跹的飛天形象再現“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到重陽奇妙遊開篇舞蹈《雲窟萬象》,選取代表性石窟彰顯古代造像之美,相關作品無不以絕美意境先聲奪人。藝術必須是美的,好的文化産品必須以美動人。丹青水墨的秀美,編鐘古琴的優美,宮廷建築的壯美……歲月打磨出的中國文化中包含太多美的元素。深入挖掘、真誠表達,傳統文化的呈現才更“對味”。

好作品要給人以視覺的觸動、聽覺的享受,也要給人以知識的增量、情感的共鳴。正如重陽節包含着辭青觀菊的風俗、灑脫自在的态度,印刻着陶淵明、王維等人的千古辭章,寄寓着古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沉思考。在内容為王的時代,受衆需要作品的題材廣度,更需要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濃度。近年來《典籍裡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的走紅,《國家寶藏》《登場了!敦煌》《舞千年》等綜藝的熱播,也是得益于深耕傳統文化某一領域,滿足觀衆多層次的精神需求。

應該看到,在大衆傳媒上呈現的傳統文化題材作品,不是修舊如舊的文物複原,而要為廣大受衆播撒文化的種子。如何跨越時光的溝壑,讓千百年前的文化感染更多人?從内容上,要尋找跨越古今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在形式上,不妨在技術、理念等方面大膽創新。時下不少節目,不再局限于方寸舞台的限制、晚會串聯式編排。實景虛景、室内戶外皆舞台,真人演員、虛拟形象同競技,展才藝、講故事相結合,有助于讓傳統文化以更加生動的形式直擊人心。

文化的主體是人,傳承的載體也是人。讓更多年輕受衆傾心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産,帶動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使其成為頂級的“流量”,傳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必将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原石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