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斯諾
最後一場雪,是因為電影
沒有人會永遠17歲,但每個人都會懷念17歲的那個夏天,一提起青春片,總能引起我們陣陣的共鳴與感慨。
這些充滿歡聲笑語和青春氣息的影像,代表着我們對于美好歲月的不舍。青少年時期作為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段,觀衆們渴望在電影裡找尋那些“遺失的美好”。
而在今年國慶期間,又有一部相當獨特的青春喜劇片将要登陸國内大銀幕。
它題材獨特,視角新穎,用五個大男孩不斷拼搏的經曆感染着每一位走進電影院的觀衆——原來青春的結尾,也可以不留遺憾。
《五個撲水的少年》
一提起到這個片名,想必很多熱愛日影的觀衆都不會感到陌生。
2001年,由矢口史靖導演執導的日本版《五個撲水少年》橫空出世,電影用一股日漫式的誇張與熱血引人入勝,在令觀衆捧腹大笑的同時,也讓觀衆感受到了非比尋常的青春氣息。
依靠诙諧的表演和富有朝氣的故事,日版《五個撲水的少年》不僅成為了當年日本的票房冠軍,而且更是捧紅了如妻夫木聰、玉木宏等人氣男星。
時隔20年之後,改編自這部經典作品的中國版《五個撲水的少年》踏浪而來。
相比于以往青春片中依靠戀愛和考學勾起觀衆的回憶的做法,《五個撲水的少年》的視角顯然更加獨特:
五名普通的高中男生,在陰差陽錯之下進入了花樣遊泳隊,他們從最初的不情願,到後來逐漸愛上花樣遊泳,最後團結一緻朝着花樣遊泳表演賽而努力奮鬥。
令我們驚歎的是,原來男生學花樣遊泳也可以如此熱血。
花樣遊泳又名水上芭蕾,是一項融入舞蹈和音樂的水上競技項目。
在我們的思維定勢下,這項運動總是與柔美、女生結合在一起,但《五個撲水的少年》就是要打破我們的偏見,用一個别開生面的視角來展現花樣遊泳别樣的“陽剛之美”。
正如片中所說:“女孩都能練拳擊,男孩為什麼不能練花遊?”
在原版《五個撲水的少年》中,男孩們因為漂亮的體育老師才選擇學習花樣遊泳,而中國版在改編時則更注重當下的語境,把改編重點放在了熱血與勵志上。
盡管五個高中生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來到花樣遊泳隊,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個運動。
但五個撲水少年在訓練與生活中彼此扶持、互相鼓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笑話離夢想的距離其實隻有一步之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五個撲水的少年》中的主要角色基本上都是“零經驗”的新人,除了飾演張偉的辛雲來此前有過表演經曆之外,其他四位均是首次觸電大銀幕。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導演能夠啟用一群基本上沒有演過戲的新人,可以說是非常勇敢了。
從最終電影所呈現出的效果來看,這些年輕的演員們不僅沒有因為首次出演電影而感到膽怯,反而表現出了他們專注角色,為表演付出一切的态度。
因為故事的特殊性,演員們在開拍之前都要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遊泳訓練,為了能夠更加真實地呈現逼真的效果,幾乎所有高難度的遊泳動作都要由主演們親自完成。
所以哪怕是被遊泳池的水凍得發抖,累到手腳酸痛提不起來,他們也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各種遊泳姿勢和花式技巧,五位零流量小生的“搏命出演”,為電影又增添了一份真實的荷爾蒙。
如今,當談起影片創作過程中的點滴經曆時,導演宋灏霖仍記憶猶新。用他的話說:
“我們這個片子,從頭到尾全是困難!但創作就是這樣的,隻有把心髒練強大了,遇事不慌,才有可能很好地解決。”
除了獨特的題材和主創人員不辭辛苦的努力之外,《五個撲水的少年》還延續了國産青春片持續向好的風氣,從熱血、努力的角度去诠釋了青春本該有的樣子。
當泳池中的淚水與汗水交織在一起,一種更向上,更有共鳴的觀感便油然而生。
祝願每一個夢想都會實現
就像電影主題曲《普通》唱的那樣:“哪怕此刻一腔孤勇,哪怕徒勞無功,再小的光芒也終會閃耀照亮,那片天空。”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