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馬拉松賽報名,帶你了解第一手賽事信息
馬拉松是一項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運動,但光有激情,并不一定能跑出好成績。而賽前的科學訓練,才是實現目标的保證。隻有合理安排賽前訓練,才能有一次完美的馬拉松之旅,否則不但不會有好成績,還會對身體造成短期或永久的傷害。
那麼,怎樣的訓練才是合理的呢?
01
半馬、全馬的科學訓練方法
“科學”訓練應該是符合人體健康規律的、全面而又因人因時而異的訓練。這種訓練主要包括:
專項基礎階段:賽前60天開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氧耐力水平為基礎,定時、定距、持續地進行耐力跑,配速低于或接近比賽的目标成績。每周的運動量要大中小有機結合,大運動量為突破,中運動量旨在保持,小運動量有助于調整。
專項強化階段:貫穿全年訓練的各個階段,以較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為核心,進行變速跑、間歇跑,配速高于目标成績。
組合完善階段:提高全馬身體素質的完善技術、體能和預防傷病的保障。方法是把各種專項練習編織起來,持續組合循環聯系,能兼顧身體各部位。
專項速度節奏訓練: 離比賽還有25-28天,配速等于或稍高于目标成績,間隙6-4分鐘。
02
訓練中的注意點
訓練方案多樣具體,目标明确,因人因時而異,為了保證健康,注意如下三個方面:
馬拉松訓練一定要按循序漸進的規則,遵循量變到質變的訓練過程,切不可太随意,應該逐漸地增加跑步的裡程數。配速很重要,但也不要随便加速,要讓心肺功能和肌肉承受的量一點點增加。
經過長時間訓練的跑者,在賽前應調整到渴望跑步的狀态。總之,馬拉松訓練應逐步實現“螺旋式”的提高模式。
以半馬來說,若制定賽前5周的訓練,建議将第3周的跑量提到最高點。既然目标是半馬,開始時的跑量是遠遠不夠的。到第3周,周跑量以一周進行2到3次的訓練量計算,最好要達到70公裡左右才科學。
系統鍛煉,逐步增加鍛煉量是促進健康的關鍵;運動量大中小相結合是提高運動水平的核心;各階段鍛煉或訓練運動量的合理銜接是重點。最終目的是把身體和心理狀态都調到最佳狀态。
各人的運動機能承受能力并不一樣,興奮型地急着加量也絕非好事,你隻能跑10公裡,卻也跟着人家跑20公裡,結果可能會跑傷。
應特别注意,賽前加量是很不科學的,減少訓練量,注意休息才是明智的做法。這時,跑者的訓練量隻需達到平時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一即可。而且奔跑強度也要降下來,“好比平時每公裡跑5分鐘,那比賽前的訓練,每公裡達到6分鐘左右就可以。
03
應避免的訓練誤區
1.重複同模式訓練。
這種訓練是浪費,但非常普遍。這裡需要注意,千萬别陷入“熟能生巧”的誤區,反複跑同樣強度、同樣距離,如日複一日地跑5公裡跑,它隻能保持成績,并不能提高運動水平。跑者一旦設定好了目标,就要嚴格執行,而不是臨場感覺好就盲目加速,這樣一定會得不償失。
2.避免過度訓練。
運動訓練的目的是破壞身體組織,有破有立,破壞後身體會重建組織,使之比以前更強化,但這種重建是要有足夠的時間的,所以訓練中要安排休息,這樣才能保健康。
3.盲目追求配速。
如安排五周訓練,前三周不要去追求配速,而是要集中精力增加跑量。等到量達到峰值,最後兩周才輪到調整配速,跑量則相應減少。
通俗地說,就是跑的距離慢慢縮短,跑得速度慢慢加快,直到比賽的前幾天開始調整性的休息,這樣的訓練方式效果是最好的。“越接近比賽,越要減量減強度,保持一定的活動即可。
4.單一訓練跑步。
跑步鍛煉要全面,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跑馬是一項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的運動,所以訓練必須是很全面的,既有跑步訓練,也有力量訓練。
跑步訓練有很多形式,如節奏跑、長距離耐力跑、速度跑、間歇跑、變速跑、重複跑等。其中長距離耐力跑是跑馬最重要的成功因素,練好了能确保你跑到終點。力量的訓練主要是靜止力量訓練,包括下肢力量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都是長跑不可或缺的。
有了全面鍛煉,才能讓身體各部分,如上下肢、腹背肌、伸肌、屈肌、大肌肉群、小肌肉群等的耐力和力量,如肌肉的柔韌性,速度、靈活性等,都得到平衡發展,整體提升身體素質。
看到最後,别忘了點個關注
#話題讨論
你跑過半馬或者全馬嗎?感覺怎麼樣?
#每日一問
可以穿競速跑鞋參加馬拉松運動嗎?
在【馬拉松賽報名】中回複1214,即可查看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