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道場:探秘佛教聖地五台山
從太原坐車到五台山是我們自認為選擇的捷徑。當汽車進入五台山地區後,翻山越嶺,一路艱辛;好不容易爬到了五台山的北台頂(3058米),看都沒顧上看,汽車又經過中台頂(2893米),沿着盤山公路下到目的地一台懷鎮。這時己是下午3.30了,找好旅店,放好行李,我們就開始轉悠。
年輕的喇嘛(以下無時間記錄的均取自錄像機)
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并稱為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分别為文殊、普賢、觀音、地藏菩薩的道場),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縣東北角,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有五個平台狀山峰,峰頂平坦寬闊,故稱“五台山”。因五台山溫差懸殊,一日内氣溫迥異;北峰頂常年積雪,夏無炎日;又稱“清涼山”。
給喇嘛照像
這裡也有五體投地的
在五台山我還知道了一些有趣的事:
一、五台山沒有農民,耕地己收為公有。原來台懷鎮及周邊的農民己無地可種,隻出租房子收租、或開飯店、或開車運客。現在他們又把這些活租給了外地人,自己當租主,成為最悠閑的城鎮居民。
二、這裡有不少漢族喇嘛,五台山并存着和尚、尼姑、藏族喇嘛、蒙古喇嘛,這些人的身影街上随處可見。甚至還有假和尚、假喇嘛,這在其它地方少見。
三、這裡流傳着真真假假的曆史故事中的遺迹;這裡有楊五郎出家的地方,有楊令公的葬身塔,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寺廟,有康熙、乾隆多次朝山之處……。
總之,這裡是佛教和神話并存的地方;是信佛者和遊覽者糜集的地方;是你不可不去的地方。
集福寺(五郎廟)
首先,我們來到離住處不遠的集福寺,就是五郎廟。這是個規模不大,香火不旺的小廟,主要是來看看心中敬仰的楊家兒郎一五郎和尚。
五郎神位
廣仁寺
班禅到五台山下榻處
羅候寺
羅候寺是格魯派喇嘛廟,為五台山五大禅處之一。該寺始建于唐代。康熙、乾隆多次朝拜此寺。門前立着完整無損的唐代石獅。
唐代石獅
塔院寺
五大禅處之一的塔院寺始建于唐代,其中大白塔是五台山的象征。白塔遠觀潔白耀眼,塔身遍吊風鈴,一年四季叮咚鳴奏。據傳地宮内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大白塔
顯通寺
文殊殿
顯通寺在靈鹫峰南麓,也是五大禅處之一。據明代高僧鎮澄輯纂[清涼山志]記載;該寺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是五台山佛刹開山鼻祖。寺内有觀音殿、文殊殿、千缽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銅殿、藏經樓均為明清建構。藏經樓内保存了無數經典、佛器的珍品。
禦碑
大螺頂
拜文殊菩薩
大螺頂也稱黛螺頂,位于台懷鎮清水河邊山頂。因寺院内外林木掩映,山頂黛青突兀,有如錐形大螺而得名。面臨台懷谷地,背靠東台山峰,頓生佛禅之氣。内有五文殊殿,供奉五台山五個台頂的五種文殊法像。乾隆曾到此朝拜文殊法像,留下禦筆石刻兩通。
在大螺頂鳥瞰
善财洞
沿山而下,經過善财洞,傳說清順治厭世後,隐姓埋名在此修行。
通往菩薩頂
一百零八級台階
菩薩頂位于顯通寺東北側靈鹫峰頂,為五大禅處之一。相傳是文殊菩薩居所,又名:文殊寺。始建于北魏年間,曆代均有修繕,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寺前有108級台階(不知是何典故,都說上登時不能回頭),上面有四柱三門七樓牌樓及康熙禦題“靈峰勝境”。
靈峰勝景
康熙禦題
菩薩頂盛極于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共11次)下榻于此,書匾題銘,留下許多亦真亦幻的傳說。
據說,“水浒傳”中魯智深醉打山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試一試魯智深的家夥
龍泉寺的108級
石雕照壁
最後,我們來到龍泉寺。龍泉寺位于距台懷鎮5公裡的九龍崗山腰,寺旁泉水潺潺,晶瑩透亮,甘爽沁心,譽為佛水,世稱龍泉。該寺始建于宋,重建于清末民初。現存建築應為清末民初所作。最有觀賞價值的是石雕照壁和天王殿前漢白玉牌坊,其上的雕刻玲珑剔透,巧奪天工,令人歎絕。
漢白玉牌坊
龍泉寺
聽說寺後有楊業葬身塔,詢問和尚,和尚指着遠處說:在那邊。登高望去,遠處山梁荒草中果然有一座塔,但不知是也不是。隻好心中默頌:願忠臣千古。
五台山廟宇無數,畢竟自己不是佛教徒,不可能一一參拜,隻要心到,也就釋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