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是中國電視劇史上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沒有之一。說起它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若要在身邊找出一個不會唱這首歌的人,那要比登上珠峰還難。
劇中這首歌的演唱者蔣大為更是家喻戶曉,然而,隻有資深劇迷與樂迷才知曉的是,起初《西遊記》試播的前十一集的片尾曲,是由一位女歌手來演唱的,她就是著名歌唱家,現已淡出歌壇多年的張暴默。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張暴默的名字那是如雷貫耳般地存在。她音域寬廣,高、中音都能駕馭得遊刃有餘,她曾獲得“神州歌壇十二星”、“80年代傑出藝術家”、“全國聽衆最喜歡的歌手”等等榮譽。
張暴默1958年生于上海,她的名字由來很有趣,源于她母親性格暴躁,而她父親又内向沉穩,給她起名時,索性将二者性格特點相結合,于是才有了“暴默”這個名字。她16歲成為二炮(現火箭軍)文工團合唱隊的一名文藝兵,由于表現突出,随後成為一名獨唱演員。
1980年,張暴默以一首《火箭兵的夢》一舉成名。這是一首描寫火箭兵生活和情感的軍旅歌曲,正如當年蘇小明的《軍港之夜》使得水兵、海軍成為全民向往之旅一樣,《火箭兵的夢》讓第二炮兵這支部隊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也讓當年的全國人民知道了火箭兵這個鎮國之旅!
直到現在,軍旅歌曲《火箭兵的夢》依舊是第二炮兵政治部唯一一首火爆全國的代表作品,也是第二炮兵戰士人人必學、必唱的曲目。
說起張暴默的代表作品,不得不提《鼓浪嶼之波》。經常坐飛機往返廈門-北京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每次登上飛機都會響起這首輕柔的旋律。在廈門生活的朋友那就更熟悉不過了,每次随着廈門海關整點報時的鐘聲響起,《鼓浪嶼之波》的優美旋律都會在鹭江兩岸久久回蕩。
《鼓浪嶼之波》創作于上世紀的1981年,張藜作詞,鐘立民作曲,由張暴默首唱,這是一首歌唱祖國統一的音樂作品。
它旋律流暢柔婉,感情細膩。歌詞美侖深情,極富詩意。整首歌以景托情,在贊美鼓浪嶼美景的同時,唱盡了濃濃的海峽兩岸情和民族自豪感,聽罷之餘,使人都會對鼓浪嶼心懷神往之情。
當時,作為演唱者的張暴默,居然之前從未去過鼓浪嶼,十年後才遊覽了廈門。正如當時的另一首流行作品《太陽島上》,創作者王立平與歌手鄭緒岚也是從未去過太陽島,由此可見藝術創作與演繹者水平之高。這首《鼓浪嶼之波》後來成為了廈門市的市歌與品牌之一。
随着張暴默歌唱事業的穩步發展與逐漸走紅,她也成為了當時與蔣大為、鄭緒岚、蘇小明、朱明瑛等人齊名的歌唱家。
86版的《西遊記》作曲家許鏡清在《敢問路在何方》成稿後,最初是想找一位通俗歌手來演唱,導演楊潔則堅持要用民族、美聲的歌手來,于是許鏡清找到了張暴默,以她當時的水平與名氣以及富有特色的民通唱法,當然是不二人選。
但是,通過電視劇前十一集的試播,劇中音樂受到了一些非議,譬如開始曲《雲宮迅音》使用超前的電音,張暴默的片尾曲顯得太柔。深感壓力的劇組不得不重新考慮換人。
于是劇組相繼找來嶄露頭角的劉歡、崔健以及資深的李雙江、楊洪基等人,都不盡人意。最後許鏡清利用一次偶然的機會,找了隔壁錄音棚的蔣大為試唱後,一錘定音,《敢問路在何方》這才從此成了蔣大為後來的經典代表曲目。
張暴默與蔣大為的版本各有千秋,張版略顯抒情柔美,聽似一架小船載着虔誠的師徒四人款款飄搖而來;而蔣版則盡顯激情澎湃,表現了取經團隊在一路上的叱咤風雲與驚天動地的壯志豪情。
前幾年,作曲家許鏡清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曾透露,當時決定換人後的次日一大早,就接到了張暴默的質問電話,張暴默在憤怒之餘不乏夾雜着國罵,許鏡清深知自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真是有口難辯,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與愧疚之情。
不得不說,張暴默失去了一首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的作品與契機,我們在此也對她表示深深的遺憾。但是,現如今,早已褪去光環、深居簡出的張暴默,淡定坦然地享受着退休後和美的家庭生活,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