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在數千年的歲月更叠中,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有關服飾類的,生活類的,飲食類,習俗類的等等,特别是習俗類的傳統文化,更掀起國内外争相學習的熱潮。其中最有意思且有意義的就是取名的習俗。
老話常說“人如其名”,人們都想取一個好名字,因為一個名字不僅陪伴人的一生,寄托着父母的美好願望外,在人們看來,好名字更能給他人留一個好印象,會影響到諸多的方面,因此每個父母給子女取名時,都是慎之又慎!
那麼該如何取名呢?俗語“百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風”,每個地方取名都有自己的講究框框,比如在有的農村,為了孩子将來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總會起點聽起來比較接地氣的名字,“狗蛋”“羊剩”“牛群”等等。
有的家庭則是以命理為依據,選用表意美好,富含詩意的漢字來取名。有的則是根據生辰八字,喜水還是缺火,少木還是缺土來取名。但不管怎們說,用什麼方式來取名,每個地方都有其深刻的涵義和習俗。
但在之前在農村,大多數卻都是以輩分來取名,何為輩分取名?姓氏是家族的名稱,随着社會等級制的建立,個别成員的名字則有區别年齡以及長幼大小的作用,逐漸形成了輩分和排行的起名法。
按輩分取名,一般來說第一個字是姓氏,第二個字則是按照自己家族的輩分來固定的一個字,第三個字才自由發揮,随意取。打個比方,你姓薛,家傳的輩分譜序為: 繼克正永長崇家訓聖”那麼你起名字就是“薛繼某”,而你兒子起名必須是“薛克某”,孫子起名必須是“薛正某”,依次往下排!
不過,不同時代側重于不同的取名方式,取名的原則、習俗,特點、逐漸變化!就如之前農村紅極一時的“輩分取名”,如今卻無人使用,這到底是為啥呢?
第一,名字太老舊,不好聽;村裡小張就經常感慨“現在孩子的名字,聽起來是越來越好聽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感覺這個人特别的好學,虛心,客氣。确實,現在許多家長給孩子取名,多是從從古文、詩詞中摘字取名,立意新穎,同時又可使名字寓意深刻,富有韻味。還有的則是通過富有深意成語典故來給後代取名字。聽起來自然順耳!
第二,輩分不夠用了;在筆者的影響中,我太爺爺是世字輩,爺爺才字輩,父親正字輩,而我初字輩,而我初字輩中排在三十一,是最小的一個輩,後面已經沒有輩了,現在更亂,不知道誰家的孩子最大了。因此這些年許多地方也出現了“續家譜”的現象。
第三,思想發生改變了,之前農村的這個小社會,大家基本上不外出,都是鄉裡鄉親的互相幫忙,天天碰面,如果誰家有大事,就會扔下農活前去幫忙,多少還講些宗族情分,有了輩分後,見面“叔”“伯”的打招呼也不尴尬,輩分取名自然受到大家的歡迎。而現在,許多人從小都外出求學,到了成年便外出打工,加上現代人,平時互相來往更少,宗族感情就越來越淡薄了。因此輩分取名也逐漸的被淘汰了。
其實,在農村因為輩分取名出來的尴尬事也不少,有很多晚輩的年齡,和長輩的年齡相仿,甚至比長輩的年齡還大,見面總不能叫人家弟弟吧?那麼你所在的地方還流行輩分取名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