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人,生來貪欲” ,我是不認同的,這是貪欲者對自己貪欲責任的推卸!
初嘗世事,人對世間的認知,原是一片空白,本無善惡、貪欲之念,也無好壞之分,所有這些,都是後天大小環境所緻。并且欲望和人性,會随着年齡、生活環境的變遷而發生轉變。
牙牙學語時,你不懂人性和欲望,大人告訴你,在困難時,幫鄰居借一鬥米,救濟一元錢,這就是善良,你便知道了善良!從此,你便有了份善良的心!
清康熙年大學士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争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赢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并附詩一首:
“千裡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主動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最後這裡成了六尺巷,兩家化幹戈為玉帛,世代修好,傳為一段佳話。
多三尺、少三尺又能怎麼樣呢?地還是那些地、鄰居還是那個鄰居,但“六尺巷”與和睦的鄰裡關系不是更好?
張英教會了孩子寬厚待人,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培養出了清廷 “張廷玉”這樣的能臣,留名後世!
張英克服了貪欲,教育了家人,樹立了榜樣,以實際行動培育了後代!
張英以當朝大學士,禮部尚書的高位,在小小的宅基地上,沒有展示強權,表現出的智慧和大度,令人敬佩,簡要的四句話,告訴家人,貪欲的空洞!
面對欲望,張英選擇了退讓,抵制住了欲望的膨脹,換得了“六尺巷” ,看似退,實則進,因為我們知道,“六尺巷”遠比“三尺巷”或沒有巷子要好得多。
這是一種大道修行!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看似吃虧,實則不然。
人的欲望,就是在這樣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的熏染中,形成了人們的認知和理念。
人的一生,是欲望與克服欲望持續鬥争的一生。若欲望占了上風,則會在欲望的催逼下,人便成了欲望的傀儡,生活中便會充滿了痛苦,怨恨!若過于限制欲望的滋生,就會直接躺平,人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若行屍走肉,失去了精氣神!
王嘉在《拾遺記》中說:“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可見過度的欲望和沒有欲望,都會毀了人的一生!
适度控制欲望,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
合理的欲望,讓人奮進,過度的欲望,令人瘋狂 !
《基督山伯爵》中說,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于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 你就從未擁有過它。
除了感恩之心、反省之心,要淨化并提升人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抑制自身過度的欲望!
稻盛和夫說:“貪欲”之念最難對付,它牢牢根植于人的内心深處,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強,他能腐蝕人的靈魂,把人引向歧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鬧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光。”
放下貪欲的心,你便擁有了快樂!
敬請關注@清冷的月,歡迎您的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