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22:14:44

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必修一自然地理最難。然而,自然地理是基礎,如果學不紮實,後面的東西有時候會難以理解。而自然地理中最難理解的莫過于大氣環流,大洋環流了。前期的文章中詳細介紹過大洋環流,今天的文章就來介紹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的知識比較繁瑣,有些人可能難以理解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季風環流之間的區别和聯系,甚至把他們相互混淆,對于學習帶來很大障礙。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問這三者都是指什麼。這篇文章就來逐一解讀。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硬核名詞解析)1

圖:大氣三圈環流示意圖

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是對于大氣中一切形式環流運動的統稱。它包括大規模的三圈環流,較大規模的季風環流,也包括規模小,局部性強的如城市熱島效應導緻的環流等。各種天氣系統(氣旋及反氣旋,鋒面氣旋)廣義上也屬于大氣環流範圍。

這個詞語可以用在非常宏觀的範圍上,用來泛指一個地區所有大氣環流運動的形式。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硬核名詞解析)2

圖:城市适當綠化可以減緩城市熱島效應

三圈環流

三圈環流也是在全球範圍的環流系統,不過相比大氣環流而言更為具體。主要由于地表受太陽輻射不均及地轉偏向力影響而形成。分為低緯環流(哈德雷環流),中緯環流(費雷爾環流),高緯環流(極地環流),是大氣環流的理想模式。

地球表面受太陽輻射強度不同,地表氣溫氣壓差很大。在赤道,空氣受熱上升,在高空向兩邊(更高緯度)流去。副熱帶高壓區,空氣由于動力因素下沉,在近地面向赤道流動,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成為東北信風(北半球)和東南信風(南半球)。信風通常具有幹燥的特征,但有些情況下仍然需要具體分析,如海洋向陸地吹來的信風通常比較濕潤。

赤道上升氣流,信風,副高下沉氣流,和高空輸送氣流共同構成了低緯環流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硬核名詞解析)3

圖:信風帶影響下形成的熱帶草原氣候

中緯度環流由副高下沉氣流,副極地低壓區上升氣流,以及地面西風帶構成,這個環流中,上升下沉氣流均為動力因素(俗話來講,就是這個地區氣流交彙,别無選擇隻能上升、下降),地面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成為西風帶,北半球表現為西南風,南半球西北風。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硬核名詞解析)4

圖:“咆哮西風帶”的巨浪

在海洋上,西風帶裡形成了強勁的西風漂流,同時這個地帶因為常年刮西風,海況惡劣,被航海員稱為“咆哮西風帶”。現代航海技術發達,但一般船隻進入西風帶依然需要做萬全的準備,以應對惡劣的天氣。

高緯度環流由副極地低壓上升氣流,極地下沉氣流和副極地東風帶構成。極地高壓是因為熱力因素下沉(極地氣候寒冷,空氣受冷下沉)。副極地低壓帶具有豐沛的降水和較小的蒸發量,多發展成亞寒帶針葉林帶。

季風環流

季風環流主要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引起,盛行風向随着季節改變而改變,與三圈環流相比,屬于較為特殊的情況。我國處于最典型的季風區之一,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控制,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西北季風控制。

世界上也有其他受季風控制較為明顯的地區,如印度半島,還有南美阿根廷“季風性濕潤氣候”區。

地理大氣環流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硬核名詞解析)5

圖:溫帶季風氣候景觀

分析一個地區的大氣環流,通常從最特殊的入手(如某地特有的局部小氣候),其次分析是否有季風等因素影響,最後考慮三圈環流的影響。如果研究特殊條件下大氣環流的影響,那麼普遍情況可以不計。舉個例子,研究國内大氣環流首先考慮季風而不是三圈環流;考慮某城市環流先從城區水域綠化和熱島效應入手。

今天的内容分享到這裡。讀者有希望更深入了解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