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21:58:35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工程從長江下遊、中遊、上遊,規劃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幹線總長4350千米,規劃調水總規模448億立方米。

這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建起中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布局。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南水北調不隻是調水)1

截至2020年末,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目前,東線一期工程于2013年11月15日通水,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西線工程具體方案正在深入研究論證中。

東、中線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初步構築了我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經濟、社會、生态效益發揮顯著。

第一,有特别大的社會效益

改變供水格局,水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北方廣大地區、黃淮海平原的供水格局,40 多座大中城市、260 餘個縣區用上了南水,成為許多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直接受水城市 41 個,其中,東線 17 個,中線 24 個。其中,東線一期工程受水城市為江蘇省 6 個,山東省 11 個。中線受水城市為河南省 13 個、河北省 9 個、北京市以及天津市。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南水北調不隻是調水)2

舉個例子,北京主城區的10杯水裡有7杯多來自南水,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的10杯水裡7.5杯來自南水。

南水北調工程受益人口多。南水北調東、中線總受益人口超 1.2 億人。其中,東線一期工程總受益人口超 6900 萬人,中線一期工程總受益人口超 5800 萬人。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南水北調不隻是調水)3

南水北調受益人口

南水北調工程供水量仍然在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12月,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其中,東線工程向山東等地調水46億立方米,中線工程向豫冀津京調水348億立方米。

2020年5月9日至6月21日,中線一期工程首次以420立方米每秒設計最大流量輸水,并借機向沿線39條河流生态補水9.5億立方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線一期工程超額完成2019—2020供水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向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86.22億立方米,超過《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明确提出的中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規劃供水量85.4億立方米。

第二,有特别大的經濟效益。

有效提升了我國交通航運能力。東線一期工程建成後,京杭大運河黃河南航段從東平湖至長江實現全線通航,1000-2000噸級船舶可暢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成為中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南水北調不隻是調水)4

江都水利樞紐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境内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彙處,南瀕長江、北連淮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拉動内需、擴大就業,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批複總投資達3082億元。建設期間,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平均每年拉動我國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提高約 0.12 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通過乘數效應進一步擴大。工程建設高峰期參建單位超過 1000 家,有近 10 萬建設者在現場施工,加上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每年增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南水北調不隻是調水)5

2021年3月19日,南水北調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主體完工。這是南水北調東線台兒莊泵站全景。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工程通水後為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保障。以 2016—2018 年全國萬元 GDP 平均需水量 73.6 立方米計算,南水北調為北方增加的近 300 億立方米水資源,可為受水區約 4 萬億元 GDP 的增長提供優質水資源支撐。

第三,有特别大的生态效益。

東、中線一期工程的建成,有效增加了華北地區可利用水資源。通過置換超采地下水,實施生态補水,限制開采地下水等綜合措施,使河湖、濕地面積明顯擴大,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生态環境惡化趨勢,促進了沿線生态文明建設。

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累計實施生态補水超過52億立方米。其中東線工程生态補水2.8億立方米,南四湖、東平湖、微山湖等衆多河湖自然生态明顯修複,泉城濟南泉水得以持續噴湧。中線工程向受水區47條河流生态補水49.6億立方米,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等“飲”上“南水”,重現生機;華北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區止跌回升。

截至2019年年末,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6億立方米。白洋澱澱區水位升高0.4米,水面面積擴大47.1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9月末,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49米,與2015年同期相比回升了3.68米。

南水北調的調水成就(南水北調不隻是調水)6

白洋澱風光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改善供水水質。東線一期通水以來工程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Ⅲ類标準,沿線群衆飲水質量顯著改善。中線全面做好水源地水質保護各項工作,夯實了水源地水質保護基礎,沿線水質明顯提升。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水質95%達到Ⅰ類水,幹線水質連續多年優于Ⅱ類标準。

此外,南水北調工程優化了産業結構,推動受水區高質量發展。受水區實行區域内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帶動發展高效節水行業,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産業,使受水區節水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深入開展治污工作,關停并轉一大批污染企業,加快了産業結構調整步伐。通過實行“兩部制”水價,依據成本核定水價,有力推動受水區水價改革,為工程良性運行創造了條件,同時進一步提升節約用水意識,促進了節水型社會建設。

南水北調工程影響深遠,意義重大,作為國之大策實至名歸。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