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人拾柴

詩人拾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4 10:33:13

詩人拾柴(放羊詩人李松山)1

李松山在河南省舞鋼市李樓村附近的山岡上放羊。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

新華社鄭州3月22日電(記者袁月明)“山,又去坡上放羊呐?”在河南省舞鋼市李樓村,“山”是鄉親們對李松山的親切稱呼。而在詩歌界,更多人知曉他,是以詩人“山羊胡子”的身份。

山腳下的小村莊裡,放羊、讀書、寫詩,這構成了李松山的生活日常,也成為他面對多舛命運的浪漫回應。

如果不是幼時患上腦膜炎,李松山的生活裡,或許永遠不會出現“放羊”這個選項。

疾病引發的後遺症,讓李松山變得口齒不清、腳步蹒跚,手指幾乎握不住筆。無奈,小學四年級時,李松山辍學了,從此放羊便成了他的主業。

身體的殘疾和生活的困頓,也曾一度讓李松山萎靡不振,但終究沒能禁锢住李松山對書本的渴求。“雙胞胎弟弟考上高中後,就借他的課本來看。”李松山說。

直到現在,在放羊和幹農活的間隙,讀書是李松山最喜歡做的事。兩米見方的卧室裡,塞得滿滿當當的書架占據了半面牆,書桌上的《帕斯選集》早已被翻得卷邊,“隻要一看書,心裡就平靜下來了”。

詩人拾柴(放羊詩人李松山)2

李松山在家中讀書時,将靈感随時記錄在書頁上。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

在書本裡,李松山讀到了舒婷的《緻橡樹》,讀到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橋》,“一下子被現代詩震撼了,老想模仿着寫上幾句”。可那時的李松山辍學已久,“很多字隻會讀半邊,經常詞不達意”。

為了自學讀寫,李松山想了個“土辦法”,抱着家裡的黑白電視“看字幕”,一個字一個字,先記下讀音,再模仿謄寫,反複記憶。2005年,25歲的李松山寫了第一首小詩《那時的你》,送給一位小學同學。

雖然回想起處女作,李松山頗有些赧然,覺得“那根本算不上詩”。但正是從那時起,羊群、山崗、麥田、藍天,這些山村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事物,開始成為李松山筆下靈動的意象。

“天氣好的時候,羊在吃草,我坐在山崗上,看花草動,看小鳥飛,那也是一種閱讀。”李松山說,每每這時,腦海裡就會自動“生長”出一句句詩。“羊群是唯一的動詞,它們會跑進一本手抄的詩集裡。”李松山在他的詩《自畫像》中寫道。

2016年,在詩友的引薦下,李松山成為舞鋼詩社的會員,他的詩開始走出大山,走出河南,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2019年,李松山的組詩被權威詩歌雜志《詩刊》重磅刊載,名噪一時,他也受邀前往北京、福建、四川等多地參加詩友會。截至目前,李松山的創作的詩歌已經超過100首。

詩人拾柴(放羊詩人李松山)3

李松山在家中給自己養的羊喂食。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

出名後的李松山,并不想用“詩人”定義自己。“放羊,我是專業的,寫詩,我還差得遠!”農忙的時候,李松山會暫時離開他的詩歌世界。他養了9隻羊,種了5畝地,那是他和母親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詩歌對我來說隻是一種表達,絕對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該成為逃避現實的烏托邦。”李松山說,“我還是那個地地道道的放羊娃。”

對于未來,李松山計劃再多養幾隻羊,再多讀一點書,如果今年收成好,或許還能把老房子翻修一下。寫詩,那是順其自然的事,交給羊群、麥子、溪流就好。

“詩歌是無用之用。沒有詩歌,我就是無數人中的一個。因為詩歌,我依然是無數人中的一個,”李松山說,“但我的内心揣滿了星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