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點科普
一般來說,中國人吃飯喜歡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這不僅僅是習慣上的差異,也反映出中西方飲食的不同。
中國人在使用筷子方面,也存在區别,比如普通人家大多使用的是木筷,個别家庭使用的是不鏽鋼筷,還有一些家庭使用的是塑料筷或者陶瓷筷,不同材質的筷子使用感不同。
但是,使用筷子是有講究的,這裡的指的不是如何使用,而是選用的材質,不同的筷子由于材質的區别,會對身體産生不同的影響。
所以,在購買筷子的時候,應該注意避開那些可能會危害身體的材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哪怕是最日常的筷子,也有其獨特的曆史和意義。
筷子被西方譽為“東方的文明”,我國是筷子的發源地,這是毋庸置疑的。
《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纣為象箸而箕子怖。”
象箸,指的就是用象牙精制而成的筷子,使用者為纣王,說明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古人就已經懂得使用筷子進食了,據此推測,筷子出現的時間應往前推;
《禮記·曲禮上》有:“羹之有菜者用梜”,所以,先秦時期被稱為“梜”,漢代時始稱為“箸”,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中的“箸”指的就是筷子;直到明代,才變成“筷”。
筷子通常方尾圓頭,這基于古人對地球“天圓地方”的認知,筷子立起來,便有頂天立地的意味;長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這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
一雙筷子,包含的是我們對生命和食物的敬意,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文明的傳承。
當然,在使用筷子這方面,也是有“禁忌”的。
小時候剛學如何用筷子吃飯,老一輩就會教導,不要用筷子敲碗或盆,不可以拿着筷子指别人,更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到飯裡。
老人認為,用筷子敲碗寓意貧窮,隻有乞丐才這樣做;用筷子指着别人是很沒有教養的一種行為,把筷子插到飯裡和祭祀時上香的情形很相似,這是一種忌諱。
所以,對于中國人來說,筷子不僅僅是一種吃飯用的工具,它也代表着我們的餐桌禮儀文化。
随着時代的進步,筷子已經局限于使用木材制作,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新奇的筷子。
那麼,哪些筷子是不适合經常使用的呢?
市面上的筷子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但有幾種是已知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的材質,在購買時應該注意避開。
人們買東西不僅要注意實用性,更要看賣相,很多商家為了讓筷子能夠吸人眼球,便在表面刷上一層彩漆,五顔六色的确實很抓人眼球。
但是,這些彩漆中通常都含有重金屬鉛有機溶劑苯等緻癌物,除了在使用過程中遇高溫析出外,使用久了也會出現掉落的情況。
這些漆若是随食物一同進入人體,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對兒童的危害更大。
随着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标新立異,連筷子都要用不鏽鋼或者銀質的。
當然,不鏽鋼筷也是有優點的,相比于木筷好清洗,不容易藏污納垢,鮮少會發生彎曲或者折斷的情況,能夠長期使用,所以很多熱都會選擇使用不鏽鋼或銀質的筷子。
但是,不鏽鋼的導熱性非常強,很容易發生燙嘴的情況,金屬材質表面光滑,質感偏重,夾食物并不是很方便;
而且,如果發生牙齒咬到不鏽鋼的情況,絕對是牙齒崩而不是不鏽鋼被咬壞。
塑料筷子通常有PP塑料、ABS塑料、PA尼龍3種材質,外表和塗彩漆的筷子一般吸人眼球。
但是,塑料筷子的質感比較脆,受熱後容易發生變形或者斷裂的情況;而且,在高溫情況下,這些材質會産生雙酚A、聚苯乙烯或者微塑料等物質,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很多人用過之後都産生相應的教訓了。
此外,市面上還有一些陶瓷筷、骨筷等,但這些材質的筷子價格昂貴,容易發生碎裂的情況,不太适合日常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符合國家質量要求的筷子上都會标注“QS質量認證标志”,假如所購買的筷子上并沒有這個标志,則最好避開,以免買到三無産品。
通常來說,最好選用天然材質的筷子,比如竹筷,它原本的材質無毒無害,而且環保;不過竹筷比較難清洗,容易有微生物或細菌附着,在使用前最好進行清洗和消毒。
任何東西都有保質期,很多家庭的筷子都會用好幾年時間,但筷子的使用周期一般是3-6個月,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最好進行更換,這并非太過講究;
同時,假如發現家裡的筷子發生黴變、褪色或者出現了許多小凹槽,最好停止使用,因為筷子本身的材質已經發生變化了,繼續使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更多不良的影響。
你家的筷子多久更換一次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