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以此為窗,與您共賞天下珠寶。
見文好,我們是《珠寶玉之窗》!
現在天氣越來越暖和,很多地方都早已經短袖加身,女孩子們都露出了纖細的胳膊,于是各種精巧的小金飾手鍊紛紛上陣,繞在玉腕間。而要說到如今女孩子們喜歡戴的手鍊,轉運珠和潘多拉一直占一席之地。
在很多朋友看來轉運珠和潘多拉款手鍊是不會過時的一個潮流首飾,曾經有朋友說,轉運珠和潘多拉大概是如今的人們想到的一個比較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首飾。其實今天又要告訴大家,咱的前輩們也早就玩過了轉運珠,不信就往下看。
圖中這些小金飾便是躺在博物館裡的前人們的小金飾,如果單看圖片,有多少朋友會以為它們是那些珠寶品牌,比如好幾個周家的轉運珠。整理這些圖片時我也是帶了玩笑的心思暗戳戳地給好幾個朋友看。
果然不出所料全都下意識地問我,是周生生家出的新款轉運珠嗎。(聲明,沒有拉踩和貶低周生生的意思,就是單純地叙述一個事情)當我告訴她們這是博物館裡古人的小金飾時,她們幾乎都瞪着我高呼:不可能,一定是我在忽悠她們。
尤其是這顆圓圓的金珠子,有位小姐姐幾乎要把腦袋搖得跟搖骰子一般,她說,這往商場櫃台裡一放分明就是當下各大品牌都在賣的轉運珠,一定是博物館的員工調皮,把櫃台裡的轉運珠拿去博物館裡放。雖然嘴硬地說着不信,不可能,但後來确實都忍不住歎息,果然還是老祖宗們會玩,咱以為潮流時尚的轉運珠轉了半天又是前輩們玩過的。
回頭再細說一下這些小金飾,其中标号1的是東漢品字形金飾,标号2的是“宜子”金飾,都是1980年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2号漢墓出土,藏于南京博物院。這兩件小金飾相對于其他造型更加的别緻一些,如果有哪位朋友的名字裡剛好有個品字,那戴上這樣一個小金飾串成的手鍊,必定是難遇雷同,也許真是古往今來獨一份。
而标号3的是東漢金飾件6件,是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九隻嶺出土,藏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3的編号開篇圖裡更清楚一些,朋友們可以回頭再看一眼。對比1号和2号小金飾,它們又是另一種風格,上面都有很多小小的金珠子,就像很多的金色小露珠落在上面,多了一分靈動的味道。也許當年也是一位美麗的壯族姑娘把這些美麗的小金飾戴在身上,在綠樹花間翩翩起舞。
除了上面那些,前人們的小金飾也有不少是精巧可愛的動物,像這一組小金飾便是藏于南京博物館的一組虎形小金飾。如圖,小金飾大小不一,老虎的的形态也是不盡相同,真是憨态可掬又帶着森林之王的一縷虎虎生威。
剛好屬虎的朋友說,看了這一組虎形小金飾,她覺得自己的小老虎轉運珠都不香了,她問如果拿着這圖去找師傅複刻同款,會有師傅願意做嗎。我笑她不要沖動,隻要錢到位自然是有師傅願意做的,隻是形是可以複刻的,但它們身上帶的歲月味道卻是難以重複的。
最後這件是戰國時期的嵌松石豹形金飾件,藏于大都會博物館。特意把它選出來,一是因為它的曆史真的很久遠,另一是因為看到它時很神奇地想到了一個國外有名的珠寶品牌。
我猜可能也有朋友想到了,就是卡家那隻豹子,不得不說,真的很像。當然我沒有貶低卡家的意思,隻是忍不住感歎一下這神奇的“撞款”。所以将它選出來,讓朋友們欣賞到前輩們小金飾的審美之高,也體會到這一點跨越國界的奇妙相似。
有人說,如果把博物館裡的這些小金飾随意做一些出來大概很輕易就把那些大牌的轉運珠或者潘多拉都秒下去。但也有人說,沒必要總是拿現在的首飾去硬磕以前的東西。其實分享這些不是為了貶低我們現在手藝人做出來的首飾和珠寶,隻是覺得這些美好的設計和款式如果被我們遺忘在博物館裡實在是可惜。
我們發現一點就分享一些,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把前輩們的好東西淺薄的傳承了一些,這樣一星一點的傳承和積累,也許哪一天我們真的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朋友們覺得呢。(最後這組小金飾是三國孫吳早時期的小金飾)
(作者|空辰下的兔子,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