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0 22:21:37

圈媽導讀:

這不僅是一篇關于複盤的文章,還是我對同樣主題和内容經過複盤和調整後的第二份成果。如果你想看到一篇文章,以對比複盤效果,可以點擊文末的鍊接,即可查看。送上此文,祝福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能換來更多的收獲,這也是我對自己走在成長路上的期待。

L驕傲地在微信上跟我講,她已經在XXX打卡群堅持80天每天寫200字文章了。

我說,你的文章發給我看看?

她發來了一篇自認為最滿意的,不好意思地說,文章質量還有待提高,但貴在堅持嘛。

我問,既然你知道這一篇文有待提高,為什麼不在寫下一篇時提高一點呢?

她有點語塞。

努力的人有很多,進步的人卻很少。

其實,我們并不缺乏努力的決心,但缺少讓努力更有效的辦法。

亨利·米勒說,生活就像2缸引擎,卻在産生440馬力,随時都有可能出問題。

失敗,很正常。

做得不夠好,也很正常。

不是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嘛?

其實,我們對複盤并不陌生,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不自覺地進行複盤,比如和朋友聚會後,會忍不住回想是不是自己有什麼話說錯了、哪個舉動不太合适;還比如把工作項目辦砸了,被老闆批評後閉門反思,這次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又比如孩子發燒了,會在頭腦中迅速回顧前一天的活動,尋找導緻發燒的原因,還會對比上一次發燒的症狀,判斷是否需要去醫院。隻是可能人們沒有把這個過程叫做複盤,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複盤而已。

我們看到的書、文章,這些所謂的“幹貨”,也不過是他人複盤得出的結論。

别看複盤無處不在,你并非真正複盤是什麼,以及具體該怎麼做。這世上最可怕不是你不知道複盤,而是你一直在做假複盤。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努力了那麼久還是沒長進)1

複盤,來自圍棋中的一個術語,本意是指在下完一盤棋之後,重新在棋盤上走一遍,看看哪些棋子走得好、哪些棋子走得不好、哪一步可以有不同的走法等等。

我門現在所說的複盤,用處就更多了,指的是在頭腦中對過去的事情進行重新審視和分析,從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找到根源、總結規律。

【複盤】這家夥長得像【總結】,但不等于總結。舉個栗子——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努力了那麼久還是沒長進)2

看到複盤和總結的區别了嗎?

總結完,該幹嘛還是幹嘛。

複盤完,知道下次該怎麼做得更好。

從本質上時候,總結是對一個靜态事物的歸納,而複盤是動态的探究和推演。

當我們把整個事情以動态變化的形式在頭腦中“過一遍”之後,我們就能夠審視不同的可能性,設計新的方法。

那,啥時候适合做複盤呢?

聯想集團十幾年複盤實踐的經驗是:小事及時複盤,大事階段性複盤,事後階段性複盤。可以這麼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件,隻要你認為有必要,都可以進行複盤。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努力了那麼久還是沒長進)3

複盤的方法大緻分為兩種,情境重現法和關鍵點法。

情境重現法包括對信息場、思維場、情緒場的重現。

信息場,告訴我們這個事件中“有什麼”——幫助我們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真實的整個過程;

思維場,告訴我們每個人“是什麼”——梳理“我當時是怎麼想的”、“别人可能會有哪些判斷”,整理所有人在事件中的認知;

情緒場,說明了互動關系背後的“為什麼”——讓我們對每份情緒的流動有了更好的覺察,情緒是人的行為背後信念、動機的展現,看到了情緒,才能理解每一個行為的發生發展。

關鍵點法指的是圍繞關鍵的時間節點或者内容節點進行回顧好思考,以彌補和優化。

如果你剛開始複盤,可以先用情境重現法試試,相對比較簡單。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努力了那麼久還是沒長進)4

明确的流程能夠保證複盤有序的進行,尤其是團隊複盤,就必須按照一定的步驟開展。

聯想的複盤分為四個步驟:回顧目标;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規律。

《複盤》書中提出了相對最完善的8個步驟,當然,并不一定非得按照完整的流程來做,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咯。

嚴重強調下第8步:整理複盤記錄。敲黑闆!劃重點!

按理說,複盤随時都可以進行,不過是一閃念、一回想的過程。這多簡單的事兒啊!但問題就在于,我們經常是得出了一個結論,或者是把事情想通了,心裡舒坦了,也就放下去忙别的了。然後,直到下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犯過的錯誤還有可能再次重演。所以,光複盤,還不夠,得用筆記下來。

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流程做了複盤,然而我們怎麼确保所做的複盤是有效的、到位的呢?

當然,要想驗證複盤結論的正确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踐了。但是,如果想要在複盤結束的當下判斷可靠性,有這樣四個問題幫助我們審視:

1、複盤是否落腳在了偶發性的因素?

2、複盤的歸因是指向人還是事?

3、複盤結論的得出,是否有過3次以上的why的追問?

4、是否聯系、比較過其他事件,進行交叉驗證?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努力了那麼久還是沒長進)5

如果複盤結論落腳到偶發因素,那你還沒找到問題根源。偶然源自必然,不能成為複盤的終結點。比如考試失敗,不太可能是僅僅因為那天忘記帶筆。

如果複盤結論指向人,可能說明複盤還沒真正到位。今天你遲到了,怪公交車司機開車太慢,那麼對保證明天的按時到崗毫無幫助,或許可以考慮如何設定鬧鐘以便更早地到達公交站。隻有指向事,複盤出規律的可能性更高。

人的認知是有局限的,連環追問,可以幫助我們探究問題背後的問題,找出答案中的答案。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很難的,多問幾個Why或者Why not,才有抓住本質的可能性。

交叉驗證,實際上對應于複盤8步驟中的第7個步驟,當我們根據回顧分析反思得出了一個規律性結論,不代表結論就一定是合适的,需要看看其他同類案例、同主題事件、同行業現象,驗證結論的适用性和一般性。

努力了那麼久真的很遺憾(努力了那麼久還是沒長進)6

我在複盤這事兒上是走過彎路的。

在我的家長課裡,有一個教學體驗活動,曾經連續調換過三次位置。當我剛開始帶領這個活動時,我接受到的學員反饋是這個活動太有啟發了!圈媽你怎麼不早點講這個知識點呢?臨近結課才知道,都沒時間多讨論讨論……

我總結了下大家的反饋和建議,确實感覺當下的教學設計不夠理想。索性把這項活動改個位置,放到了另一節課中——PS:這叫總結,不叫複盤。

結果,這第二個位置帶來的效果是,大家反響有點冷淡,似乎沒啥觸動。

事後,我仔細琢磨,試着帶入到那天的流程中重新“走”了一遍,問了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标是什麼?

這個小活動的目标又是什麼?

整節課的教學結果怎樣?

這個小活動的效果怎樣/

為什麼同樣一個活動放在不同的環節中效果相差如此之大?

我所做的呈現在這兩種安排中是否有差異?

為什麼我會無意間做了不一樣的呈現?

為什麼我忽略了某個細節?

這個活動涵蓋的理論知識點有哪些?

呈現這個活動,要想達到好的效果,需要哪幾個關鍵點?

我之前做到了嗎?這次我做到了嗎?

最後發現了兩個原因:

一是當次課的重點内容實際限制了學習者對這個活動的發散思考,或許位置仍然不合适;

二是該活動的流程一步也不能少——我恰恰無意間省去了某個小細節。這也源于我的理解不夠透徹。

我再一次調整了位置,效果明顯優化許多。我從中學習到的,也不僅僅是活動順序的問題,還有對課程設計以及背後的理論有了更“立體”的理解和把握。

你看,同一個課程活動,兩次“複盤”,結果大不同。

看到這,你可能會說,這複盤也太複雜了。平時也就是聽聽微課,參加一些活動而已,有沒有簡化版複盤的方法?

前些天,治愈馬的馬老師在IP營裡分享了見證式反饋的方法,我認為用在對活動的複盤是同樣有效的。我暫且叫做“見證式複盤”吧,包含四個要素:

1. 表達:在剛才的活動中有哪些語言、細節讓我産生了深刻印象?

2. 景象:這個活動中的那些語言、細節讓我産生了什麼景象?

3. 共鳴:我想到了自己過去的什麼經曆?

4. 改變:看到了這些讨論和分享,我以後會做什麼改變?

這個方法不僅能促進複盤者關聯對方傳遞的信息,并産生改變,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在于,當旁觀者把自己的見證反饋給當事人、分享者時,當事人也會有所收獲和改變。

當你聽了一場講座以後,可以用這個方法回顧要點;

某天你看了一本書,可以用這個方法整理心得;

或者你學了一節微課,試試用4問梳理收獲;

哪怕你看了一場電影,你也是能用用這個法子的……

即使你啥也沒做,隻是跟一群人吃了一餐飯,在飯桌上你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拿來見證和複盤,隻要你願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