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1:12:41

5月22日,據新華社報道,“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1

新華社張宇攝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打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于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産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号”。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産和總産得以大幅度提高。

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号,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産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産619.06公斤,全年畝産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産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标。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緻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直到2021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他甚至把雜交水稻種到沙漠和鹽堿地,非洲和全世界。袁隆平曾說,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給國家至少增加1億畝耕地,多養活1億人口;按現在情況每公頃增産2噸,多養活5億人口。袁隆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超級稻高産;另一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世界。

一生為糧食事業奮鬥,終生提倡節儉節約

2020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袁隆平說,敬天惜糧、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谷供大于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标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産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獲,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鑽研怎樣提高水稻産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産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産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裡,太刺眼了!現在,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麼樣呢?過去說: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着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袁隆平說道。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麼,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于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經曆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饑餓會有深刻的印象,我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為經曆過饑餓的痛苦,我們這一代人對于糧食格外珍愛。”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内國際大獎。魯洋 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