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家界千古情為山水鑄文化之魂

張家界千古情為山水鑄文化之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1 21:26:02

張家界千古情為山水鑄文化之魂?【長鏡頭】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甯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張家界千古情為山水鑄文化之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張家界千古情為山水鑄文化之魂(張家界一座山城的)1

張家界千古情為山水鑄文化之魂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甯奎

407公裡的澧水幹流,313公裡橫貫湖南省張家界市。澧水猶如一條巨龍,滋養出令世界矚目的生态景觀。

這是172萬張家界人的“母親河”,也是張家界永續發展的靈魂所在。

“守護澧水的生态脈搏,就是守護城市的美麗未來。”張家界市委書記虢正貴告訴記者,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張家界把生态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一曲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澧水之歌正在唱響,“母親河”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沅有芷兮澧有蘭”,“南州之美莫如澧”,在屈原與柳宗元筆下,澧水沿岸,美如詩畫。然而,滿載着人文璀璨的澧水,曾一度生态警鐘陣陣——

圍網養殖,讓溫婉的澧水貼上了一個個“創可貼”,水體的富營養化導緻水藻蔓延;非法采砂,猶如一隻隻“血吸蟲”,蠶食着河流的肌體,破壞了水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瘋狂捕魚,不管是電魚毒魚,還是一張張圍網,将“魚子魚孫”一網打盡;偷排污水,沿線作坊養殖場,将管道直通澧水,讓“母親河”長出無數“爛瘡”。

在生态保護與經濟發展相沖突時,張家界怎麼辦?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建設生态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振聾發聩,成為張家界摒棄粗放式經濟發展,堅定走上生态環境保護與修護修複之路的一盞明燈。

于是,垃圾專項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專項清理整治、非法捕撈專項整治、水壩專項清理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一個個雷霆行動,向“共抓大保護”中的突出問題持續“亮劍”。一次次約談,一張張罰單,彰顯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莊重與威嚴。

雷霆萬鈞中,張家界人欣喜地看到,污染在逐步消除,生态在不斷修複。

我們需要的是一條什麼樣的“母親河”?作為旅遊城市的張家界,答案顯而易見——生态優先、綠色發展。

6月25日,記者來到茅岩河景區,隻見河面水花四濺,一條條漂流艇順水而下,遊客們相互打起了水仗。茅岩河屬于澧水上遊約50公裡的河段,景區兩年前開業,完成了張家界“三星拱月”全域旅遊格局的最後拼圖,讓原本“遊山”為主的張家界,真正擁有了“玩水”的主題。

“漁民上了岸,上起班。”景區管理人員李啟東是河岸居民,他說,河流未治理前,河裡網箱遍地,也垃圾遍地。如今風景美了,遊客來了,村民腰包鼓了,都自覺成為生态的維護者。

當山水優勢在澧水盡情綻放,優質投資怎會不傾心?

2018年10月,總投資達350億元的絲路荷花國際文化旅遊城正式開工。這個三面環澧水的項目,将圍繞水景,打造出絲路峰會、藝術博覽、貿易會展、文化旅遊等國際頂級資源,旨在以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标準,打造一個嶄新的國際化新城。

2019年8月,投資達200億元的楓香崗國際影視文化小鎮簽約。将圍繞“文化 影視 融合”主題,打造集演藝、影視文化、文創産業和旅居配套4大闆塊為一體的國際影視文化小鎮旅遊度假區。屆時,澧水風光将在更多的影視作品中得以呈現。

群山巍巍,澧水東流。伴随着永不停歇的曆史巨輪,新的澧水故事在不斷續寫。站好了保護“母親河”崗哨的張家界,已經在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戰略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未來,張家界将用生态的彩筆,書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17日05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