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20:34:55

原文:又西百五十裡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其木多椶,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①關于高山。

汪绂《山海經存》:高山,即朝那笄頭山也,又名岍山。

畢沅《山海經新校正》:《玉篇》引此作“商山”,非。案其道裡,疑即橋山也。高、橋聲相近。《漢書·地理志》:“陽周橋山在南。”李吉甫《元和郡縣志》雲:“真甯縣橋山,在縣東八十裡。”山在今甘肅真甯、陝西中部二縣界,泾水所經也。一雲今甘肅隆德縣東南二十裡有高山,俗名美高山,亦是也。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三國志·魏志·張郃傳》雲:“劉備保高山,不敢戰。”疑即此也。《淮南子·墬形訓》雲:“泾出薄落之山。”是薄落山即高山之異名也。又,《覽冥訓》雲:“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高誘注雲:“薄落,泾水。”是峣山亦即高山矣。“峣”、“高”聲相近。《初學記》六卷引“峣”作“[石肙]”,高誘注有“[石肙]山在雍”四字,為今本所無也。《玉篇》引此經,作“商山”。《藏經》本“高山”上有“曰”字。

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高山,今西甯青海綽爾斯南右翼頭旗東察罕托羅海南山。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1

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2

呂調陽《五藏山經傳》

②關于青碧。

郭璞《山海經注》:碧,亦玉類也。今越巂會稽縣東山出碧。

畢沅《山海經新校正》:《詩》雲:“充耳以青。”《春秋傳》曰:“青,青玉。”《說文解字》:“碧,石之青美者。”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說文》雲:“碧,石之青美者。”《竹書紀年》雲:“周顯王五年,雨碧于郢。”《莊子》曰:“苌宏死于蜀,其血化為碧。”李善注《南都賦》引《廣志》雲:“碧有缥碧,有綠碧。”郭璞注“會稽”當為“會無”,字之訛。《漢書·地理志》雲:“越巂郡,會無,東山有碧。”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3

青碧解釋|章鴻钊《石雅》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4

青碧(孔雀石)(網絡圖)

作者觀點:依郭璞之注,青碧實為青玉、碧玉之屬,為今翡翠一類。然以二字合以解釋,青碧乃石青、石綠之屬,為今孔雀石一類。

③關于雄黃。

郭璞《山海經注》:晉太興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數千斤雄黃。

王崇慶《山海經釋義》:凡山氣粹而瑩者為玉,其次為雄黃,皆正陽健氣也,故玉屑、雄黃皆可療疾。

汪绂《山海經存》:雄黃出山中,亦丹類,可避邪虺。又有雌黃。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太興三年,晉元帝之四年也。高平郡,《晉書·地理志》作“高平國”,故屬梁國,晉初分山陽置也。《博物志》雲:“雄黃,似石流黃。”《神農本草經》雲:“雄黃,一名黃金石。”《神農本草别錄》雲:“生武都山谷、燉煌山之陽。”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5

雄黃I章鴻钊《石雅》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6

雄黃(網絡圖)

④關于椶。(今作“棕”)

郭璞《山海經注》:椶,樹高三丈許,無枝條,葉大而員,枝生梢頭,實皮相裹,上行一皮者為一節,可以為繩,一名栟榈。音馬騣之騣。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椶有兩種,一種有皮,絲可作繩;一種小而無絲,葉作帚。《通志略》以為“王篲”,非也。

汪绂《山海經存》:椶,一名栟榈,無枝,其葉如翣,葉聚于巅。其皮重重包裹,細如馬鬣。剝其皮,可為簑衣。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李善注《西京賦》引此注,作“并闾”。《廣雅》雲:“栟榈,椶也。”《說文》雲:“椶,栟榈也,可作萆。”“萆,雨衣也。”《玉篇》雲:“棕榈,一名蒲葵。”《藝文類聚》引《廣志》曰:“棕,一名并闾,葉似車輪乃在巅,下有皮纏之,附地起,二旬一采,轉複上生。”是其形狀也。郭注“枝生梢頭”,“枝”,《藏經》本作“岐”,二字通。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為蓑,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為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為索。今之椶繩也。”《玉篇》雲:“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雲:“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為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為笠與扇。

《康熙字典》【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正韻】祖東切,并音騣。【說文解字】栟櫚也。可作萆。張揖曰:本高一二丈,旁無枝,葉如車輪,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疊裹之,每皮一匝為一節,花黃白,結買作房如魚子狀。【山海經】石脃之上,其木多椶。【玉篇】椶櫚,一名蒲葵。 又椶竹,亦竹類。【益部方物記】有皮無枝,實中而榦。 又崖椶,草名。【蘇頌·本草圖經】狀似椶,有葉無花,采根治勞傷,效。俗作㯶,非。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7

一種棕栟(網絡圖)

⑤關于“其草多竹”。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竹之為物,亦草亦木,故此經或稱“木”、或稱“草”。

戴凱之《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事經聖賢,未有改易。然則稱草,良有難安。

作者觀點:依經文地理,此竹為箭竹、細竹或毛竹一類。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8

楠竹(毛竹)(網絡圖)

⑥關于泾水:東流注于渭。

郭璞《山海經注》:(泾)音經。 今泾水出安定朝那縣西笄頭山,至京兆高陵縣入渭也。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明一統志》雲:“泾河自平涼府西南白岩發源,至泾州又東南至邠州界,又東北至西安府高陵縣界,會于渭。

畢沅《山海經新校正》:東流者,東南流。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高誘注《淮南子·墬形訓》雲:“薄落之山一名笄頭山,安定臨泾縣西。”笄頭即開頭也。高誘及郭璞注俱本《漢書·地理志》。又下文雲:“泾谷之山,泾水出焉”。複雲:“東南流注于渭。”與此非一水也。

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今土爾根察漢河。經甘肅西甯縣曰西甯河。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9

呂調陽《五藏山經傳》

⑦關于磬石。

郭璞《山海經注》:《尚書·禹貢》曰“泗濱浮磬”是也。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劉會孟雲:“陝西耀州石可為磬,故名磬玉山,非泗濱浮磬也。”

汪绂《山海經存》:磬,或作“盤”(磐)。

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凡石去之有聲者,皆曰磬石。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10

磬石|章鴻钊《石雅》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11

一種磬石(網絡圖)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作者觀點:

高山:①在安定朝那縣:秦漢至南北朝縣名,今彭陽縣古城鄉有遺址。先秦為邑名,置縣時間不詳。西漢初年屬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改屬安定郡。轄境約當今彭陽縣全境、固原縣南部和甘肅鎮原縣西北部。三國魏增轄今固原縣大部。

②在甘肅真甯縣、陝西中部二縣界:甘肅正甯縣東南。

山海經密碼詳細解析(關于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高山)12

高山大概在此範圍内。

泾水即泾川,泾河。

物産:銀、青碧、雄黃、椶、竹、磬石。

此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