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最起碼是寫完作業才可以玩吧。但在湖南長沙,有這樣的一位父親,要求兒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必須在戶外運動兩小時,否則不讓寫作業。而且還制定了每天的戶外運動計劃,陪着兒子一起來完成。
這位“虎爸”的帶娃方式的确有些與衆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論,有人認為這樣能提高孩子的體質,在運動和玩耍中能收獲更大的成長,也有人擔憂這樣做,孩子的功課能保證嗎?今年,已經是這位“虎爸”這樣帶娃的第五個年頭了,顯然這位父親也不是一時興起,那他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另類帶娃方式?效果又是怎麼樣呢?
每周一到周五,羅格都會帶着兒子羅漢,到長沙近郊的公園進行戶外活動。
羅格原本是名程序員,愛人在醫院工作,兩個人的工作都很忙。兒子兩歲時,為了能給予更好的照顧和陪伴,羅格辭掉了程序員的工作,先後考取遊泳、攀岩、漿闆等項目培訓資格證書,當戶外教練的同時,也有了更多時間帶兒子運動玩耍。羅漢上小學後,因為擔心視力健康受損,羅格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求兒子每天必須玩夠兩個小時。
羅格:“山野林地,讀無字之書”,我覺得小孩成為社會意義上的人之前,首先要成為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要學會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運動能力,有健康的體魄,有良好的心态,這些都是通過戶外玩耍來積累的。
羅漢做的很多動作,在别的家長看來非常危險,羅格卻不擔心,在他看來,讓孩子盡情玩耍不等于放任不管,作為專業教練,他時刻陪伴左右,觀察着兒子的動态。羅漢在水上運動中表現出的天賦,羅格早就關注到了。
雖然隻有11歲,但羅漢已經熟練掌握劃艇、漿闆、竹漂、爬樹、攀岩等戶外活動技巧,8歲時,他還獲得了美國ACA皮劃艇協會技能認證,這被公認為水上運動業界的“黃金标準”。
羅格:他大概4歲開始就可以潛水到3米深的地方,就可以把東西拿出來。他可以踩在竹子上過浏陽河。他在運動方面,接受能力很強。我教他什麼,他一下子掌握很快。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和同齡的兒童比起來,他這方面的能力就越發突出。
在戶外可以玩得痛快,但回到家卻要有所節制,羅格不允許孩子看電視,讓他自主選擇閱讀課外書籍或者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且每天必須睡夠10小時,堅決不允許沉迷手機遊戲。
專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相互配合
對于羅格的教育方式,有網友表示贊同,認為戶外運動既能培養孩子又能陪伴孩子,覺得這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不過質疑的聲音也不少,有網友就認為,并不是所有家長都有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玩耍,并且不重視文化課,對孩子未來的升學、擇業來說,将會帶來很大的困難。
其實,羅格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讓學校感到十分為難。據老師介紹,羅漢有時候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文化課成績在班上排名也比較靠後。并且經常請假,也對教學秩序造成了一定幹擾,容易給其他同學帶來負面的示範效應。
長郡月亮島學校 副校長 陳凡德:我們也非常支持他這種理念,但是這種理念跟我們學校教育來講,最好是不跟我們沖突,完成家庭作業的質量可能還可以再加強一點。
羅格:家長他們就經常問我,孩子成績怎麼樣?我說全年級第一,然後就要加我的微信,想取取經,我說體育成績全年級第一,然後家長們就沒加微信,都跑掉了。
對于學習成績,羅格父子倆有自己的理解。
羅漢:班上有些同學很多都是很多課,家裡報了很多班。要适量,課太多了,每天關在一個屋子裡面學習是不自由的,是沒有童年的。
羅格:他的知識結構體系是跟其他孩子不一樣,他學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豐富自己的人生。我會毫不猶豫按照他所适宜的方式培育他。他會有自己的選擇途徑,因為我給他經常接觸各方面豐富的知識,他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他隻是不一定着迷于學校課本裡面的内容而已。
羅格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也引起了學者專家的關注。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劉鐵芳:體現了我們現在有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意識到或者說已經覺醒了,那就是要盡可能給孩子們的個性發展、自由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當下的基礎教育,第一個要高度重視體育,重視孩子們身體的教育,這對于孩子們健康的精氣神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專家認為,家庭教育需要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全面考慮孩子将來面對的升學、擇業等問題。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劉鐵芳:因為這是在小學階段,但往上走怎麼辦?孩子還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那很顯然到中學到高中不可能由家長都來承擔,孩子還是要跟這個社會接軌,學校教育在今天孩子成長之中還是不可替代,所以家庭教育或者說家長,還是有必要去尋求跟學校教育的對接。
家庭教育不能“懶”也切莫“攬”
羅格帶娃最大的特點就是玩,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極其有針對性和一定專業性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為此他自己首先從程序員轉行成了戶外教練,每天帶着孩子玩,能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對于絕大多數家庭而言也不太現實。再加上對于孩子安全的考慮,還是有必要再提醒一下各位爸媽,類似的帶娃方式不宜盲目效仿。
從羅格兒子的身上可以看到,這種家長主導下的個性化教育的确有其意義,小羅漢體魄強健,運動能力出衆,對學習也有自己的見解。然而,家庭教育替代不了學校教育,還在上小學的羅漢畢竟不可能脫離學校,父子倆也不得不面對學習成績、學校秩序以及未來可持續性等一系列問題。作為一種利弊都很鮮明的教育探索,如此“帶娃”效果最終如何,仍然有待觀察。
站在家校共育的角度,家庭和學校倒是都可以從“羅格式帶娃”中得到一些啟示。家長不能都去做運動教練,至少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吧?多關心他(她)的世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和興趣點。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在開展文化教育的同時更要大力保障孩子們的體育鍛煉,“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蠻其體魄”,為孩子們科學地強身健體提供更多的物質支持和技術指導。這也算是“帶娃”這門課留給家長和學校的一些思考。
轉自央視新聞
來源: 哈爾濱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