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英語語音翻譯對答?來源:科普時報--數字報近現代以來,随着歐洲文藝複興、工業革命,全球經濟貿易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翻譯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在線英語語音翻譯對答?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科普時報--數字報
近現代以來,随着歐洲文藝複興、工業革命,全球經濟貿易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翻譯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人類自然語言約有8000餘種,即使最強大的語言大師,窮其一生也隻能掌握30多種,人們在日常交往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信息交互中,主要依賴翻譯或專業翻譯機構。
國人上小學起就開始學習外語,用外語交流總不如母語得心應手,到頭來真正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并非易事,更不用說掌握多門外語了。對于外國人來說,學習漢語同樣困難,不僅口語難學,象形文字漢字尤其難學,更不用說還有那麼多各地方言!是否能夠不通過專業翻譯,不用學習其他語言,直接使用母語就能讓講不同語言的人們自由交流呢?
實現不同語種之間的無障礙溝通,一直都是人類終極夢想之一。早在1933年,法國工程師阿爾楚尼就萌生了機器翻譯的設想,并獲得一項翻譯機專利。
什麼是機器翻譯呢?就是使用計算機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一門學科。機器翻譯要遵循準确、通順、優美的基本原則,這個原則是我國清代思想家、翻譯家嚴複首先提出的。
近年來,國内外著名高校、互聯網巨頭提出端到端的神經機器翻譯,引入注意力機制,使得基于深度學習的機器翻譯獲得重大突破,神經機器翻譯達到實用化階段。谷歌、微軟、百度、科大訊飛、騰訊等機器翻譯系統紛紛上線運行,标志着機器翻譯大規模應用時代的到來,人類不同語種之間的無障礙溝通夢想或将實現。
我們的科研團隊緻力于機器翻譯前沿技術研究,承擔了原國家863計劃“維-漢機器翻譯”項目,應用最先進的基于詞對齊的統計翻譯模型研究出維-漢機器翻譯原型。20多年來,我們的科研團隊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新疆少數民族信息化需要,在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多語種操作系統、辦公套件、電子詞典、文字識别、語音識别、語音合成、機器翻譯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
新疆大學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基于語音識别、語音合成、機器翻譯的漢語—維吾爾語雙向語音機器智能翻譯系統研制成功并正式上線,開始為新疆2300多萬漢族和少數民族群衆提供語言智能翻譯服務,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文化交流、教育科研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初步實現了不同語種之間的無障礙溝通。
雖然翻譯機器的很多核心技術已掌握,但是多語言的共性模型(如通用聲學模型、語言模型、通用算法)和預料數據,以及知識庫的構建、相互轉換是當前研究的難題,我們期待混合智能認知計算及腦機融合技術将進一步突破,讓機器具備人腦的感知、理解、推理、決策和學習能力,這是多種語言機器翻譯的目标。
當前,研究機構人才衆多、投入也不少,但沒有形成合力,非常需要整合人力和物力資源,共同攻克“一帶一路”多語言互譯平台建設的許多難關,才能提升翻譯機器的研究水平及其産業化應用。
(第一作者吾守爾·斯拉木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第二作者範曉明系吾守爾·斯拉木助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