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看完給配個标題吧

看完給配個标題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16:19:43

看完給配個标題吧?看到這篇文章的标題‬,不消說十有八九有人會問,怎麼起個這樣的标題‬?是不是鬧眼子啊?還别說,真冤枉我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看完給配個标題吧?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完給配個标題吧(你能幫着起個标題嗎)1

看完給配個标題吧

看到這篇文章的标題‬,不消說十有八九有人會問,怎麼起個這樣的标題‬?是不是鬧眼子啊?還别說,真冤枉我了。

這事得從春節的前兩天說起,我在一個朋友的力薦下,拗不過抽空去看了一場名為“中國姿态”的雕塑展。沒想到的是,我這個門外漢竟然被打動了,一些藝術品不但現場讓我流連忘返,甚至回來後還腦門冒煙,袅袅不息。早就聽說過觀賞藝術品其實是觀者的再創作,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麼回來後創作就卡殼了,寫出自己的感受并不難,難在找到一個合适的标題‬,左思右想就是不滿意,“無題”之名實屬無奈之舉。或許你在看完下文後,能幫我出出主意?

不扯閑篇了,直奔展覽吧。

在多個展廳,我看到了不同形态的樹,引發了我不同程度的聯想和思考。

作品一:題目是“松樹”,一幅典型的寫實作品,作品更着重于對實體的描繪。樹木在自然界随處可見,但是它像人一樣,平常其實是穿着外衣的,一年四季都是身披盛裝,樹根也是深深的埋在地底下。無論是自然形态,還是攝影作品、美術作品,樹木都是枝繁葉茂,我們習慣性地以為這就是樹木本來的樣子。

這幅作品就像剝洋蔥皮一樣,剝去了松樹身上的層層外衣。雖然不像第一次看到袒胸露乳的人體畫那般臉紅耳熱,心跳加速,頭回看到一棵松樹—-沒有層層疊疊的綠葉,沒有裹得嚴嚴實實的樹皮,看不到‬将蜘蛛網般的樹根掩埋的土壤—-就這樣赤裸裸地站在面前的時候,心中還是有了觸動。

它展現出來的是一個男人的骨架,就像赤裸着上半身的李小龍,一塊塊肌肉塊飽滿得快撐破皮了,深藏體内的力量呼之欲出。那高高向上昂起的頭顱,仿佛在宣示它的鴻鹄之志。那些密密麻麻的根須,張牙舞爪,就像無數個船錨,随時準備抛向廣袤的海洋,随時準備抵抗不期而遇的狂風暴雨。

這才是松樹的本來面目。作品給人一種揮之不去的力量感。

作品二:一棵貌不驚人的樹,光秃秃的,枝不繁葉不茂,隻有樹幹直指天穹。在我看來,這幅作品也是寫實風格,不過它不是實體寫實,而是圖騰寫實。

古代的中國人‬将世界分為人天地三界。古人對九天充滿了無限向往,要想登天,隻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羽化登仙,就像楚國的漆羽人一樣,可以展翅高飛,另一種就是搭雲梯。而樹木因為下紮地,上望天,便成了聯系三界的使者。于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就将樹想象成了雲梯,認為通過它可以實現登天的夢想。

這幅作品在樹的頂端,刻意雕刻出一級級台階,塗上鮮豔的紅色,并取名為“天梯”,就像一幅圖騰,和古巴比倫未建成的巴别塔一樣,予人夢想,讓人想象。

作品三:兩棵高矮不一,前後而立,彎腰曲背的樹。無論從形似還是從神似的角度,看到的是一段山脈。樹木已經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一百八十度‬弓下的腰,成了主峰,生劈下并在旁邊彎腰依偎的是側鋒。樹身正面通過煙熏變成了黑色,和側身劈開顯現的自然褐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個對照,一方面表達了山峰的層次感,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山與樹之間緊密的關系。

如果說前兩幅作品是對樹木的寫實的話,那麼眼前的這幅作品是不折不扣的寫意。眼前不再是樹,而是一座座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山。它引發了我何為樹,何為山的思考。不論樹如何重構,都不能變成真正的山,就像休谟所認為的,樹永遠是樹,山永遠是山,兩者不存在因果關系。人類隻有思維上借助修辭的手法,轉喻的手法,讓樹和山實現有機的聯系。

不光是這幅作品,其實很多藝術品都在摸索一條路徑,實現理性和感官直覺的統一。

時間

展會上,有很多作品展示時間的魅力和對時間本質的探讨和想象,

作品一:無數時針分針和秒針堆疊成了三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是菱形。米開朗基羅說過,“雕塑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去掉多餘的東西”,這幅作品将看得見的萬物狀态簡化為形狀,與看不見的時間直接可視化地融合在一起,表達了時間塑造萬物的威力。

我們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做什麼,怎麼做,都決定着我們将來的模樣。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要想改變,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

作品二:一個碎紙機和四周大量的破碎紙片。堆積如山、雜亂無章的碎片預示着信息的無序和缺失,背後說明了時間的巨大威力。時間就像一個碎紙機,它會将我們的過去絞碎,打斷乃至抹去,這個破壞過程不可逆,經過它的處理,真相再也不可能完全找回。

那些留下來的曆史,無論是圖像、文字還是聲音,不過是對那些碎片的傾向性的整理,無不打上記錄者的烙印,所謂的真相不過是他眼中的真相。難怪尼采說,沒有真實,隻有诠釋。

作品三:這是一個床墊,上面凸凹不平,很多局部都已經破損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地方血迹斑斑。這個床墊顯然使用了很久,上面發生了很多故事。無數個晚上,某個床主,或郁悶或不安,或悲傷或哭泣,在這個床墊上輾轉反側,每一個動作,都為床墊的的變形貢獻一份力量。

這哪是床主的身子,分明是時間那雙看不見的手,繪出了床墊上的溝壑和印記。世人每天都在為得與失殚精竭慮,他何曾想到過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除了時間留下的印記,他将一無所獲。

這三幅作品讓我仿佛看到了時間的力量,這雙看不見的手,将過去、現在和将來的萬彙連接起來。它會為過去留下印記,但是不會留下真相。

鏡子

看來鏡子也是藝術創作的一個熱點,在這次藝術展中有多個作品,以其為主體表達了作者的想象。

作品一:一大堆鏡子互相重疊,不斷轉動。這部作品的題目是“重構”,旁邊的介紹中說道,這部作品通過鏡子反映一種狀态,通過自己不斷地轉動,他們構成了一個個動态的空間。轉動,意味着重構。站在轉動的鏡子面前,我想起最近看過的一本書–––《荒原狼》。

裡面有一個情節,就是主人公進入了一座滿是鏡子的房子,每一面鏡子反射的是不同的形象,每一個形象是一個不同的自我。此刻,他才恍然大悟,他不光是人和狼,還是狐狸、兔子、小狗……這些鏡子讓他終于認識到人性的多面和複雜。

看到這些重疊的不同轉向的鏡子,我仿佛不光看到《荒原狼》中那一個個不同的自我,還看到了他們不斷的重構和進化過程。

作品二: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擺着大大小小凸面鏡。站在作品前面,可以在不同的鏡子裡,看到的就是變形的形象和背景。站在鏡子面前,我不禁自問,是本來就有不一樣的多個自我呢,還是因為角度不同才看到不一樣的我?

這部作品表達了一個現象,同時也抛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隻有造物主才知道。

作品三:這部作品的名字叫《全家福》。作品由一對夫妻和一個孩子的半身像組成。雕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人的面部都是一個凹面反射鏡。站在這三個人面前,看到的卻是三個扭曲的自己。

我摸了摸自己的臉,然後環顧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人在作品前仔細端詳,有的站在作品前遐思,還有的說說笑笑從身邊走過。我想是不是每個人的臉部都有一面看不見的鏡子,無論是這些作品,還是世上萬物,他看到的永遠是一個個扭曲的形象。

鏡子是一個神奇的工具,你想看到世界什麼樣子,隻要找到不同的鏡子即可。你看到的,也許永遠隻是你願意‬看到的。真正的你,則是無數個不同的你組成,他們随着時間和空間的變換,不斷重構。

走馬觀花整個展覽看完,差不多花了半天時間。在觀賞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每部作品旁邊附上了一張‬小卡片,上面注明了對作品内涵的注解‬。我想,這是不是畫蛇添足之舉?藝術是無所待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它誕生以後就屬于觀衆了,哪有正确的或者正宗的解釋?

好了,行文至此要結束了,不知道你能為這篇文章起個名字不,什麼名字都可以,隻要不是《觀中國姿态雕塑展有感》、《湖北省美術館遊記》就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