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2:48:33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

古往今來,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給自己的書房、畫室起個雅名,亦謂之“齋号”。 齋号的取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一些治學大家的齋号,往往也是後人識别其本人的别稱。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2

中國人為自己的書房起名号, 取精用闳, 自出機杼, 或非精通子史、博雅諧谑之士而不能為;或因其意境俊逸隽永而勢如霞蔚飙起, 令人遐想萬端。勿庸置疑, 這是一種有趣的人文現象。

畫家潘天壽作說:“ 以齋堂館閣入印, 起于唐李泌'端居室' 三字玉印。”李泌, 在唐玄宗時作過皇太子供奉官, 曆任此後的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皇帝的宰相。依潘氏說, 印鑒上的齋号室名一定淵源于唐中後期。在他的治印研究中, 齋号室名尤見于藏書印與收藏鑒賞印中, 如:南唐後主的“ 建業文房”, 近代畫家趙之謙的“悲之考藏金石之記”、“ 二金蝶堂雙勾兩漢刻石之記”、“ 悲過眼”等諸印亦均屬之。明清以降, 文人為書房起名字的風氣滋盛, 其多見于印鑒。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曾說:“ 我之書屋多起造于印上, 于此可見。”印鑒上的齋号 室名為此類文化學表述提供了實證。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3

趙之謙篆刻《二金蝶堂》及《二金蝶堂》印譜

然而, 文獻中的齋号室名恐怕還要早一些 。上個世紀30 年代, 陳乃乾先後編輯了《室名索引》和《别号索引》兩部工具書, 1957 年, 中華書局将這兩本書合并出版, 名稱《室名别号索引》。這樣一來, 就成了一本将室名與别号編纂到一起的工具書(“ 室名别号”似乎由此而成為一種固定的編輯體例, 多有人沿用)。編者開卷曰:“ 古人起室名之風, 由來已久, 傳至明清, 愈為盛行, 有些作家、藝術家的室名别号, 往往多至數十。”其怎樣一個過程, 《室名别号索引》的編者勾勒的過于簡約。見于《室名别号索引》最早的齋号室名有漢代第五倫的“ 王伯齋”、晉代王子良的“ 反求齋”等。

又《淵鑒類函》卷 346 引《晉傳》載:嵇含好學, 能屬文, 家在鞏縣, 門曰歸厚之門, 室曰慎終之室。是“ 慎終”為其室名。《山堂肆考》曰 :(東晉人)桓溫初于南州起齋, 齋中悉繪盤龍, 因号“ 盤龍齋”。這些文獻中的記載也許就是最初的齋号室名。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4

1987 年, 文物出版社出版由上海博物館編輯的《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 從印鑒款識的角度, 對文豪、畫伯的遺墨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搜集, 保留了大量室名齋号, 并且記錄了印鑒上室名齋号使用的時間, 對于這項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曆史證據。

一般說來, 齋号的組成可分為兩個基本部分 。譬如:譚嗣同的“ 莽蒼蒼齋”, 莽蒼蒼是其前一部分, 是自命的專名;齋是其後一部分, 是建築物的名稱。就一個完整齋号而言, 此兩個部分都具有意義。為此, 我們首先對其後一部分進行必要的闡釋。齋号室名中使用的此類建築名稱種類相當豐富。比較通行的就有: 齋、室、堂、軒、館、房、屋、庵 (菴)、閣、廬、居、亭、榭、樓、園等。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5

“齋”字初意為齋戒, 意思是古代祭神前潔淨身心, 以表虔敬。《莊子·人間世》 篇有 “ 心齋”之文,曰 “ 惟道集虛。”虛者, 心齋也。夫齋之言齊也,是謂心齋。非使其心虛而不受物, 不能使之潔齊, 故曰:“ 惟道集虛。”魏晉以來,燕居之室名齋,即取潔齊之意。用于屋舍稱謂, 見于 《世說新語·言語》, 載:“ (孫綽) 齋前種一株松, 恒手自壅治之。”齋用來特指書房應是吸收上文所記兩方面的蘊意。北宋歐陽修的 《畫舫齋記》 說:“ 今予治齋于署,所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豈不戾哉。” 其畫舫齋應是最初使用齋作書房名的一例。宋代文人的書房号曰 “ 某齋”已成時尚, 極為普遍。如:蘇轼至少就有三個稱齋的室名, 曰 “ 思無邪齋”、“ 雪浪齋”、“ 靜常齋”等。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6

“ 室”應是最早用于書房的名稱之一,其字面上比較直白,亦即簡潔。“ 室”在上古時已作房屋之意,《詩經· 小雅·斯幹》 雲: “ 築室百堵, 西南其戶。”其後轉作内室,《管子·牧民》 曰:“ 言室滿室, 言堂滿堂 。”以 “ 室”作稱的,如:唐中山人劉禹錫寫有名篇《陋室銘》 , 唐人晁采有 “ 窺雲室”, 宋代蘇轼有 “ 德有鄰室”、張磁有“ 詩禅室”等。僅以 “ 室”作稱, 足見其中的内斂之意味。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7

“ 堂”與 “ 室”意思相近, 區别在于堂特指前室、正廳, 即所謂 “ 登堂入室”。《詩經·唐風·蟋蟀》 雲:“ 蟋蟀在堂, 歲聿其莫。”《楚辭·招魂》 雲:“ 經堂入奧。”《論語·先進》 曰:“ 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 堂” 是最早作齋号室名的用語之一,唐李林甫有 “ 卻月堂”,五代人錢 有 “ 嬰蘭堂”。宋代以堂作書房名号的一下子多了起來。譬如歐陽修的 “ 平山堂”、“ 會老堂”。明清之際,以堂命名的齋号更是不勝枚舉。

軒, 最初的字意應是一種曲轅有幡的車, 為卿大夫及諸侯夫人所乘之車。《左傳》 闵公二年載:“ 衛懿公好鶴, 鶴有乘軒者。”注曰:“ 軒, 大夫車。”疏曰:“ 車有幡曰軒。”後來轉意為樓闆、檻闆。《楚辭》 中宋玉的《招魂》雲:“ 高堂邃宇, 檻層軒些。”注曰:“ 軒, 樓闆也。”《漢書》 中已見用軒來說堂之前沿, 外周以欄的建築物。《朱雲傳》 曰:“ 雲攀殿檻。” 唐顔師古注: “ 檻,軒前檻也。”再到後來, “ 軒”字漸漸有了長廊或小室的意思。晉人左思的 《魏都賦》:“ 周軒中天, 丹墀臨飙。”注雲:“ 軒, 長廊之有窗也。”到宋代, 含有 “ 小室”意味的 “ 軒” 字受到文人們的青睐, 譬如:司馬光有 “ 弄水軒”, 黃庭堅有 “ 清深軒”, 範成大有 “ 說虎軒”等。其意比較清雅。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8

“ 館” 作寓舍意始于先秦。《孟子·萬章下》 曰:“ 舜尚見帝, 帝館甥于貳室。” 《孟子·告子下》 曰:“ 可以假館, 願留而受業于門。”《 史記· 司馬相如傳》 載 《上林賦》 :“ 于是乎齋宮别館, 彌山跨谷。” 以館作齋号, 在唐代, 晁采有 “ 期雲館”。到了明代, 文徵明有 “ 停雲館”, 算是一種曆史呼應。

房,古代正室左右的屋稱作 “ 房”, 即今之廂房。《尚書· 顧命》 載:胤之舞衣、大貝、卉鼓, 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 在東房。《左傳》 定公六年載:“ 孟孫立于房外。” 此當泛指住房。在 “ 房”字的前面加入“ 山”字構成 “ 山房”, 元明以後不乏其例。齋号多 “ 山房”, 名号多山人、山樵。如:明人項元汴的 “ 墨林山房”、清人朱彜尊的 “ 紅藥山房”、鄧石如的 “ 鐵硯山房”、翁方綱的 “ 塔下山房”等。當有一種希冀于恬靜, 歸隐于山林的感覺。

屋,最初當專指住室頂部的覆蓋部分 。《詩經·小雅· 十月之交》 雲:“ 徹我牆屋”, 《國語·晉語》 曰:“ 人之有冠, 猶宮室之有牆屋。”後當泛指房屋。《荀子·儒效》曰:“ 雖隐于窮閻漏屋, 人莫不貴, 貴道誠存也。”此漏通 “ 陋”也。近現代知識分子中頗有喜用者, 并稱書屋的例子也不少。當專指僻靜清明的讀書之所。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9

“ 庵 (菴 )”字的古意是圓形草屋。以訓诂漢代古籍為對象的 《釋名》 中 《釋宮室》 曰:“ 草圓屋曰蒲。蒲,敷也;總其上而敷下也。又謂之庵。庵, 奄也:所以自覆奄也。”到了唐宋, 已出現文人把自己的書房稱 “ 庵”者。如:唐懷素有 “ 綠天庵”, 宋米芾題其所居為 “ 米老庵”, 陸遊有 “ 心太平庵”、“ 老學庵”, 司馬光有 “ 釣魚庵”, 元倪瓒有 “ 淨名庵”, 黃公望有 “ 苦行靜豎庵”等。其中存潇灑出塵, 拔俗清高的蘊意。

“ 閣”字, 古人作樓閣, 《淮南子·主術》 曰:“ 高台層榭, 屋連閣。”此後特指藏書之樓者, 如漢宮藏書處有天祿閣、石渠閣。似自宋代民間始有以閣稱自家書屋的, 如黃庭堅的 “ 摩圍閣”, 範成大的 “ 天鏡閣”;元代畫家倪瓒有 “ 清秘閣”。其中含有一種高雅至上的寓意。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0

“ 廬”字作房屋意, 始于先秦。《詩經·小雅·信南山》雲:“ 中田有廬。”指田中小屋。《周禮·地官·遺人》 曰: “ 凡國野之道, 十裡有廬, 廬有飲食。” 這裡的廬指郊野接待賓客的房屋, 正好為文人表示淡泊的心志所用。但用廬命名書房似乎不算久遠, 元代倪瓒的 “ 蝸牛廬” 算是比較早的。其中蘊涵着一種追溯野逸, 複歸于樸的志趣。

“ 居” 之古意用作居住之意, 《荀子·勸學》 曰:“ 故君子居必擇鄉, 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因又作住處。《左傳》 宣公二年:“ 問其名居, 不告而退。”用于書房名 , 大約是在宋代, 譬如:宋蘇轼有 “ 白鶴新居”。其似追逐一種見素抱樸、甯靜空明的境界。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1

“ 亭”的原意, 在秦漢時為行人停留食宿的處所。其制見 《漢書·百官公卿表》 , 曰: “ 大率十裡一亭, 亭有長。”到了唐代則專指一種有頂無牆的建築。杜甫詩 《題鄭縣亭子》, 雲:“ 鄭縣亭子澗之濱, 戶牖憑高發興新。”李白也有 《宴陶家亭子》 詩。用 “ 亭” 字命名室号, 自唐宋就已出現, 如唐司空圖有 “ 休休亭”;宋歐陽修之“ 醉心亭”、“ 豐樂亭”, 範成大之 “ 思鲈亭”、“ 盟鷗亭”, 司馬光之 “ 澆花亭”, 張磁之 “ 芳草亭”等。其中不乏空靈澹泊, 又悠然自得的意味。

榭,建築在高土台上的木屋。《尚書·泰誓上》 曰: “ 惟宮室台榭”, 《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 宮室卑庳, 無觀台榭。” 附帶 “ 榭” 字的齋号, 在近代人物中偶有為之, 如梁鼎芬的 “ 紅柑榭”、“ 苔花榭”等。是凸現性靈的一類, 卻有玄思冥想的痕迹。

樓, 當指兩層以上的房屋。《孟子·告子下》 曰:“ 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用于齋号室名或始于宋, 如陸遊有 “ 荔枝樓”, 黃庭堅有 “ 禅月樓”;明代, 董其昌有“ 來仲樓”。“ 樓”稱似無甚深意, 大概确指兩層以上建築。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2

園,原意是四周有籬笆, 裡面種植花木、蔬菜的地方。《詩經·鄭風·将仲子》 雲: “ 将仲子今, 無逾我園, 無折我樹檀。”後引申為供人休息、遊樂或觀賞的地方, 因其浪漫的含義而用于齋号室名。似傳達一種有格局的建築物的形象。

“ 莊”字的初意大緻是四通八達的大路。《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 得慶氏之木百車于莊。” 《注》 曰:“ 積于六六軌之道。”《 文選》 南朝宋鮑明達 (照) 《蕪城賦》雲:“ 重江複關之阝奧, 四會五達之莊。”後來用在表示村間别墅上。唐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 二三 《懷錦水居止》 之二雲 :“ 萬裡橋西宅, 百花潭北莊。”用在齋号上似始于宋代, 譬如洪匠的 “ 雲竹莊”。亦屬野逸之趣的一類。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3

“ 精舍”的古意指精神所居之處。《管子·内業》 曰: “ 定心在中, 耳目聰明, 四肢堅固, 可以為精舍。”後有作書齋、集生徒講學之所的, 《後漢書·包鹹傳》 載:“ 立精舍講授。” 用在齋号室名上約于宋代。由于精舍也作僧、道講經之所, 因此, 感覺上有一種精神修煉的意味。

由此可以看出, 齋号室名中表明建築物的部分不僅已逐漸與原有語義相脫離, 而且轉而更多地注重其豐富多彩的情感與傳達特定的文化之意味。因此, 此名稱應不被認定是某一種特定的建築物形式, 而應視其所賦予書齋的特定情感而考察之。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4

說到室名齋号組成的前一部分, 乾隆帝的《三希堂記》拟或有助于對齋号室名涵義的理解, “ 三希堂”是乾隆帝為在紫禁城養心殿内的讀書精舍作的名号。其緣由如文所述:内府秘笈王羲之 《快雪帖》 、王獻之 《中秋帖》,近又得王珣 《伯遠帖》, 皆希世之珍也。因就養心殿溫室易其名曰 “ 三希堂”, 以藏之。

為此, 乾隆帝感慨道:“ 夫人生千載之下, 而考古論世于千載之上, 嘉言上行之觸于目而會于心者, 未嘗不慨然增慕, 思與其人揖讓進退于其間。”可見, 于此室名寄托了他怎樣的慎終追遠的情感。關于 “ 三希堂”的意義, 乾隆帝進一步表述道: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5

然吾之以 “ 三希”名堂者, 亦非盡為藏帖也。昔聞之蔡先生 (注:指漳浦之蔡世遠, 乾隆帝的師傅) 名其堂曰: “ 二希”, 其言曰: “ 士希賢, 賢希聖, 聖希天。或者謂餘不敢希天, 餘之意非若是也, 常慕希文、希元之為人, 故曰二希, 餘嘗為 之記矣。” 但先生所雲非不敢希天之意則引而未發。予惟周子所雲固一貫之道, 夫人之所當勉者也。孟子曰: “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人人有盡心知性之責, 則人人有希聖、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雲非不敢希天之意乎? 希希文, 希元而命之曰“ 二希”, 古人托興名物以識弗忘之意也。則吾今日之名此堂, 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可, 慕聞之先生之二希, 而欲希聞之之希亦可, 即謂之王氏之帖誠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書法, 吾又何能贊一辭哉。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6

乾隆帝在這篇短文裡并不對 “ 三希堂”之稱謂作什麼結論, 而是說其三種意思為 “ 可”、“ 亦可”、“ 也亦可”, 可謂是渾然大趣。用以說明 “ 三希堂”名号者, 亦非盡為藏帖之意。由此看來, 齋号室名說到底是一種“ 雅号”, 講究的是文字的韻味, 意義的風雅。其雅趣與否, 當以蘊涵之意而定。故闡釋齋号室名的話語意義, 大緻可做以下四個方面的分析:其一, 用以昭示— 種主義、理想、主張, 或願望 , 亦即以無形的、精神的表述來命名。其中有表示入世的, 也有表示出世的;有表示其積極意願, 也有表示其消極意願的;或示知榮守辱; 或示清明在躬, 緘心于室等等, 不拘一格。如果對此人物的曆史背景資料有所了解, 就不難理解名号其中的意義。另外, 也有一些是比較隐晦的, 或有示蹈襲先賢者。其二, 用其外在的地理、景物, 或環境要素來命名。其三, 用其内在的品物特征來命名, 即由一種不期然而然的品物所感發作齋号。其四, 用事迹來命名, 或示慎終追遠之意。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7

再者, 在齋号室名的話語系統中, 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 即一人多室名齋号者。譬如宋人張 (畫家、詩人) 的齋号室名可謂多矣 , 而且亦十分豐富, 不完全統計也有 50 個之多。

齋号的文字書寫,有齋主親自動筆的,多數是邀請高人名人題寫,再制作成精美的匾額,或挂于書房畫室的門楣之上,或懸于書房畫室的顯目之處。小小一幅匾額,能給齋室增添雅氣,能讓訪客肅然起敬,能為賓主溝通情感。

随着社會進步曆史變遷,齋号已不再是文人的專利,也不能成為書房、畫室的代名詞。清中期以來,一些文人為了生計而經商,但又擺脫不了特有的文人氣質及其本能,便将齋号的匾額移至店堂商鋪,變齋号為招牌,卻收到了良好的經營效果。十八世紀末,北京宣南琉璃廠一帶逐步形成文人經商的集散地,如專營字畫生意的“榮寶齋”、專營鼻煙壺的“古月軒”、專營銅墨盒的“萬豐齋”“同古堂”、專營墨汁的“一得閣”等。齋号替代商号的影響一步步擴大,以後又延伸到藥店、酒肆、飯莊等。

古代書齋為什麼有齋号(文人齋号的文化内涵)18

文人齋号是人類文化曆史發展的産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線。盡管她被商号利用,那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支流、時代巨樹的一丫枝,絕不會阻礙她那寬闊的主流、高大的主體。相信文人齋号會伴随着曆史的前進步伐,邁向城鄉,走進大衆,更具特色,再添輝煌。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