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潮汕民間風俗說話忌諱

潮汕民間風俗說話忌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09:06:32

潮汕民間風俗說話忌諱(舊時潮汕的祈子習俗)1

在潮汕民間,舊時祈子有多種形式。其一為以“燈”諧“丁”以祈求子。潮汕各地正月,特别是元宵夜都有遊燈活動。“燈”在潮語中與“丁”諧音,因此,關于“燈”,人們不知寄托了多少願望。每到各鄉各裡“鬧熱”(老爺生)時,人們會在夜裡“老爺”出遊時,手裡提着一盞燈,跟着“老爺”神像一路遊行至各姓的宗祠裡,在“老爺”落座後高高舉起燈籠,以求财丁興旺。潮汕地區,凡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元宵夜舉行熱鬧非凡的“上燈”活動。例如在潮州,生了男孩的人家自農曆正月十三,家人就要挑起一對冬瓜樣的紅燈籠,歡天喜地挂到鳳栖路口鳳栖廟的架上,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由家人抱着孩子,一面往自家的燈籠裡點紅蠟燭,一面接受四鄰的祝賀,一連三天,至元宵夜尤為隆重。除紅燈籠外,還要在廟前懸挂八屏大“花燈”,後宮裡還挂着一隻大彩鳳,并在供桌上擺香祭祀,演戲酬神,十分熱鬧。現在潮汕地區在為女兒辦嫁妝的時候,不論嫁妝豐儉如何,其中必須有一盞豆油燈,也暗喻女兒能為夫家添丁的意思。潮汕地區求子的第二種形式是向神靈祈禱。潮汕地區重男輕女思想濃厚,如果妻子先生女孩或未生孩子,有的地方,丈夫就在鄉裡新宮廟建成,“老爺”入宮時,想方設法争抱“老爺”(偶像),以求“老爺”早賜貴子。有的地方,丈夫在村裡遊神賽會時,自告奮勇報名替神明擡轎子,在神明面前獻殷勤,期望得到神明的憐憫,賜生男孩。每月潮州城裡遊“安濟聖王”時,常可見到不少人想方設法上前摸一摸“二夫人”的轎子,祈求家中的媳婦或妻子早得貴子。有人趁此機會采來一籃石榴花,跟随在遊神的隊伍後面叫賣,稱這是“二夫人”的紅花仙草,以飨那些巴望添丁的人家。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生。潮汕不少地方,此日鄉民都要到媽宮(天後宮)祭拜,然後擡媽祖出遊。這時,那些結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為踴躍。他們認為能為媽祖擡轎,就能得到媽祖贈福賜子。而那些無能力為媽祖擡轎效勞的,就站在路旁,等媽祖聖駕經過時,摸一摸媽祖轎,也算是沾了光。媽祖是海神,同時又是賜子的神祗。同廣州人祟信“金花娘娘”、福建人崇拜“臨水夫人”一樣,潮汕人把媽祖作為施賜子嗣的神祗來祟拜。也有祈求觀音賜子的。在揭陽大蓮、土尾等鄉村,端午賽龍舟後,結婚而未生兒子的男青年們,便上前取下若幹龍舟胡須回家供于“司命公”神位前,以求早得貴子。潮汕民間新婚夫婦床頭常貼有“麒麟到此”的紅字條,寄寓早生貴子之意。古代人們迷信麒麟為仁義之獸,是吉祥的象征,認為積德人家,求拜麒麟可以得子。相傳孔子将生的那天晚上,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說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漢代,未央宮中有“麒麟閣”,上畫有功臣肖像,用來表示卓越的功勳和最高的榮譽。從漢代起,民間就有“麒麟兒”、“麟子”等美稱。南北朝時,人們疼愛聰慧仁厚的孩子,常直呼“吾家麒麟”。唐時,詩人杜甫《徐卿二子歌》有句雲:“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随。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潮汕民間貼“麒麟到此”的做法,便是在中原民間傳說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潮汕地區第三種求子形式是巫術型求子。潮汕民間有托夢蔔生子活動。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是澄海蓮花山“仙翁”的生日。此日,除澄海外,還有鄰近幾縣的善男信女,虔誠地前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頂,望能在夢裡得到仙翁面授天機,成全所求之事。這些善男信女當中,就有不少是婚後不孕而前往圓夢的。民間也由此而流傳有一些有趣的傳說。說有兩個村婦,結婚多年未得子,便上山求子。結果兩人同樣夢見仙公給他們寫一個繁體的“無”字。其中一個識字的婦人,知今生無子,十分沮喪。而另一個不識字的婦女,卻從字的形狀上理解為仙公為她畫了一個秋瓜棚,棚下吊着4條秋瓜,示意她會有4個子女,非常高興。識字的婦女笑她誤解仙意,亂加猜測。誰知後來果然各應其解,識字婦女終生無子女,不識字婦女則生育四個子女。在潮汕民間的習俗活動中,還有不少是将這一種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于習俗中。例如新娘出嫁時,除了備一盞油燈外,還要備些龍眼幹。龍眼幹,潮汕人稱之為“桂圓”,除含有富貴圓滿的意義外,也含着早生貴子的願望。婚後第二天,農村人喜歡将新娘引到井邊,往井裡投放一顆湯丸,然後讓新娘迅速打水。如果能将湯丸打起來,就意味着新娘這一年能夠得貴子。每年的冬節,家家戶戶都做湯丸。那些在這一年結婚的人家,搓完了湯丸後,總會将湯丸數一數,如果湯丸是單數,那麼意味着會生男孩;如果是雙數,則意味着生女孩。潮汕元宵節有很多習俗,也寄寓有期待得子的心理。如擲喜童和“搶雞肉”,都是在年節裡将娛樂和祈子習俗結合在一起,既活躍了節日氛圍,又表達了美好願望。又如饒平縣樟溪鎮龍潭埔村,每年正月初一男女老幼争先恐後地搶從秋千棚上抛撒而下的花生粒。傳說誰搶的花生多,誰家當年就生男孩。該鄉秋千棚下搶花生的曆史已有幾百年了,每年生男孩的人家,便要炒花生上秋千棚頂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摻,并按出生先後,先的坐秋千頭,慢的坐秋千尾,至今仍在鄉中流傳着一首歌謠:“搶花生,熟摻青,年年生。”

來 源: 《汕頭特區晚報》2010-05-21作 者: 王偉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