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自己按照100%檔次繳費繳納的養老保險,每年繳費錢數比60%基數繳費高出2/3,但是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卻跟60%基數繳費一樣都是2000多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退休養老金怎麼計算?就目前的政策來看,參加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2005年國發38号文件确定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年限三個因素相關。
如果說始終按照100%基數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2%的社平工資。
可以說基礎養老金部分,按100%高基數繳費會比60%低基數繳費高出25%的養老金待遇。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
由于個人賬戶餘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進入個人賬戶的,而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又相同。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話,确實100%基數繳費領取的養老金會比60%高出2/3。這部分是嚴格按照繳費基數比例來确定的。
除此以外,部分老人還會有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針對當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因為缺少個人賬戶養老積累的一種補償。
說實話,未來退休擁有過渡性養老金的人會越來越少。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每一個省份都不一樣,主要是依據職工檔案确定的。像山東等地是跟繳費檔次高低有密切關系;像北京等地則視同繳費指數按照一計算,沒有太大關系。
為什麼養老金會一樣?如果統籌考慮養老金計算公式的話,有這樣幾種因素可能會導緻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待遇一樣。
第一,參保繳費地和退休地不同,不同地方計算養老金繳費和待遇使用的社會平均工資不一樣,因此各地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繳費年限不同。如果說低基數繳費,能夠多幾年的養老保險繳費,養老金也是能夠提升的。特别是有一些老職工,會依據職工檔案認定一定的視同繳費年限,用于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養老待遇會有大幅提升。
第三,退休年齡不同。60歲退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50歲退休是195個月,都會導緻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的不同。
第四,高基數繳費的時間短。有的人選擇100%基數繳費隻有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這樣的基數繳費僅僅比60%基數繳費多出二三十元的養老金待遇,可能60%基數繳費隻需要多繳三四個月就能夠持平了。
第五,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很多職工由于參加工作較早,會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這一部分待遇要比現在建立個人賬戶以後的養老金要劃算的多。
另外,可能還有養老金增長的因素。
所以,原則上養老保險繳費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是沒有問題的,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并不一定是繳費基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