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21:35:35

川藏南線,即國道318,海拔錯落有緻,但總體從低到高,景色多變極具觀賞性,沿途有草原、湖泊、雪山、峽谷等,可謂景觀大道。

但彎多路拐,如無山路駕駛經驗,怒江72拐,拐到你懷疑人生。

沿途或縣或鎮,商業繁榮,補給方便,吃住豐儉由人。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1

川藏南線 - 海子山姐妹湖

青藏線,平均海拔4500米,穿越渺無人煙的可可西裡和廣袤無垠的羌塘草原,荒涼、磅礴,震撼,但景觀相對單一。

從海拔2800米格爾木到4800米的那曲,800多公裡,一口氣跑完至少需要十五六個小時!中途隻有一個沱沱河可留宿。但是……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2

青藏線 - 世界屋脊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3

青藏線 - 世界屋脊

我們敢夜宿羊湖邊海拔4400多米的小旅館,夜宿海拔4500米的那曲,為何不敢在沱沱河過夜?

羊湖邊的小客棧,距離浪卡子縣十幾公裡,距離拉薩150公裡,路況很好,突發情況尚有應對餘地。

那曲,酒店有氧氣,我們川進青出,身體已适應高海拔,一般不會出問題。但青進川出的遊客,不建議夜宿那曲,即便有氧氣,普遍有高反。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4

那曲

沱沱河,母親河長江的源頭,雖說是個縣城,但似乎隻有幾戶人家和一個兵站,一眼望盡所有,住宿和醫療條件都很有限。

作為青藏線的中點,無論去格爾木還是去那曲,至少需要七八個小時。而海拔4600米,夜間出現任何問題,恐陷入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困境。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5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6

青藏線,路況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青藏線屬于國家二級公路,路況很好,坡小彎少,海拔落差低,承擔約80%進藏物資的運輸。

很多人誤認為青藏線最好走,故而作為自駕進藏的最佳選擇。我們觀點恰好相反,青藏線不好走,理由有四: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7

1、海拔高,裡程長,有限速,原本就要趕路,中途還可能因為天氣突變或堵車,耽誤時間。

比如,我們在唐古拉山口,大晴天突然下冰雹,所有車都停下來等候天氣好轉,不久又遇到大貨車彎道陷車導緻堵車。最終淩晨兩點才到達目的地。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8

大晴天突變冰雹雨夾雪

2、可留宿過夜的地方隻有沱沱河,沱沱河海拔高,住宿和醫療條件差,而人已是連續趕路,身體疲累,高反概率與程度遠大于川藏南線。

若一口氣跑到那曲,同樣是高海拔,人疲累,不同的是酒店有吸氧,稍微好一點,但是無濟于事,很多人還是高反了。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9

3、作為進藏物資運輸大動脈,大車非常多,小車夾雜在大車車隊之間,極易出事。

4、乍看路況好,其實眼見不為實,青藏線經過凍土帶,凍土就是含有大量水分的土壤,溫度降到冰點以下土壤變硬膨脹,溫度升高土壤又變軟塌陷,容易造成波浪路,炮彈坑,速度快有安全隐患。目前的解決方法是在路兩邊插鐵管子,用來對路基進行導熱,緩解路面沉降問題,但是仍然有不少路段沉降。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10

基于對以上路況的判斷,我們大膽猜測,青藏線的車禍率是高于川藏線的。

我們在川藏南線見到的車禍,無非是挂着平原地區車牌的小車,山路彎道發生單車事故,而青藏線的車禍,網上搜出來多是車毀人亡。無它,路況好,速度快;大車多,不避讓;裡程長,連續趕路,疲勞駕駛。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11

火車進藏不易高反?不!可!能!

格爾木海拔2800米,離開格爾木一直在爬坡,然後連續10小時在4500海拔的世界屋脊行駛,很多人在睡夢中就高反了。

在火車上高反,除了吸氧别無選擇,而自駕318,在山頂高反了,可以迅速下山降低海拔。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12

川藏南線,可進可退,進拉薩,退達雲南

川藏南線有兩個地方建議休整,以适應高海拔,一是海拔3500米的新都橋,二是海拔3800米的芒康,前文系列關于如何行進318,已有多處詳細說明,此篇不贅述。

如果實在适應不來,不要勉強前行,旅行不是冒險,芒康往南,走滇藏線,去遊雲南也很美。如果能适應,前方基本無難關,記住翻越高海拔垭口的原則:邊玩邊走慢速上山,山頂不逗留,迅速下山到低海拔地區。

青藏線進藏最輕松路線(川藏南線和青藏線)13

總結:初次進藏的小白,飛機火車都不是首選,自駕318,避開雨季,以及暑假和國慶高峰期,才能享受夢想中的西藏之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