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國外報道讓人心酸,一名70歲的女性在家中死亡兩年多才被人發現,有網友說,難道老人沒有親戚朋友嗎?就算沒有親戚朋友,附近也應該有鄰居,不至于死在家裡那麼久都沒人發現。
現實是,老人無兒無女,老伴早就去世,因為疫情管制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朋友和鄰居上門拜訪,老人死亡的原因暫時沒有公布,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老人的處境,他可能平時身體不太好,需要經常吃藥,疾病發作時身邊沒有人,也有可能孤獨生活了很多人,早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社會上還有很多這類老人,常年獨居,身邊沒有人照顧,社區不夠團結負責,最後慢慢被社會遺忘。
在瑞士同樣有一位獨居老人,他卻非常幸運,遇到了一位溫暖了自己後半生的大男孩。
小夥姓宋,孤身一人來到英國求學,遇到了瑞士老人漢斯。在陌生的城市,一老一少相互照顧,既溫暖了小夥寂寞的求學路,也撫平了老人孤苦無依的内心。後來小夥回國,老人揮淚送别,恢複獨居生活的老人過得并不好,生病了也沒有人照顧,情況越來越嚴重。
小夥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把老人接到中國來治療、照顧,讓他幸福度過晚年。在小夥和他家人的陪伴照顧下,老人從66歲到81歲的日子都充滿了溫暖。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兩億多獨居老人,有的遠離子女自己居住,有的雖然和子女在一個城市,但一個人住在房子裡,子女一年到頭看望的次數不超過5次,還有一部分老人年輕時失去孩子,老了無人照料。
為什麼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了?
①和生育政策有一定關系,執行計劃生育後,家庭隻能生育一個孩子,孩子成年後若是遠離父母工作生活,父母獨居的可能性就比較高,若一個孩子不幸發生意外,也會給父母後半生帶來很大影響。再加上當下遇到生育低潮,預計到2030年老齡化會更嚴重,屆時會有更多獨居老人。
②經濟獨立,個人意願獨居。很多老人有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分開居住能避免很多矛盾,讓晚年生活更輕松,此外,也和老人的性格有關,有的老人不喜歡被照顧,那樣會覺得自己不中用,不如一個人住,樂得自在。
③家庭觀念轉變,年輕人希望有自己的生活。和老人住在一起,勢必會有婆媳、育兒等觀念沖突,可能剛開始也會嘗試住在一起,後來發現還是分開住比較好,有的人在結婚前就約定好婚後夫妻倆自己居住,這種意識越來越普遍,也導緻了老人獨居的情況增多。
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不能說子女和老人分開住就是不孝,但是,站在社會角度來看,若老人長期獨居,是否要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比如說子女要定期打電話、上門探望,了解父母的身體情況,社區志願者組織活動,開展上門慰問,給無兒無女的老人帶去溫暖,社區也要做好登記工作,了解本社區有多少獨居老人,可以提供哪些養老服務,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在大城市這些可能已經小有規模,但是在小城市和農村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老人想健康長壽,不僅需要吃飽穿暖,還要得到心靈慰藉,趕走孤獨。《美國老年醫學會雜志》曾經發表過一項研究,如果老人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孤獨,他們的預期壽命會縮短三至五年。
強烈的孤獨感會剝奪幸福感和健康,加速血管老化,還有促炎作用,加快血栓形成、老人的免疫力也會受到影響,經常出現不消化、便秘、食欲差的情況。身體的病痛會帶走努力生存下去的希望,讓生活越來越黑暗。
反觀健康長壽的老人,他們通常是樂觀積極的,身邊子孫圍繞,每天合不攏嘴,哪怕吃着粗茶淡飯,穿着最樸素的衣服,心裡都覺得很充實。走出家門,樂于助人,做有意義的事,結交朋友,或許能幫助你趕走孤獨。
參考資料:
[1]針對3000多名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孤獨感可能讓人少活三五年.中國青年網.2021-10-09
[2]空巢老人過2億!這些現實很殘酷……值得深思.齊魯壹點.2021-10-09
[3]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不願言說的“獨居之殇”.健康時報.2020-07-21
[4]意大利70歲獨居老婦去世兩年半才被發現,被發現時仍坐在餐桌旁.紅星新聞.2022-02-0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