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比小說精彩(6)
嫉妒與膑刑孫膑,具體名字不詳,因為被施以膑刑,稱為孫膑。可能是因為自卑,他的真實名字并沒有典籍記載。
古時候人們對身體非常看中,比如以前講到過的智伯,他能成為繼承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的胡子很漂亮。孫膑極有可能因為被處以膑刑而不想讓自己的真實姓名流傳下來。
孫膑是孫武的後人,早年在外遊學,據說與龐涓一起拜入了鬼谷子門下。
鬼谷子也是一個傳說級人物,與多位戰國時期的大佬有關系,時間跨度近百年。
所以也有人認為鬼谷子并不是特指一個人,而是一個特殊的稱呼。
子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對人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還有之前講過的趙襄子、韓康子等,鬼谷可能某個地點的稱呼,所以鬼谷子有可能和墨家钜子一樣是一個特定的稱呼(比如小說中經常将他定為鬼谷門的掌門人特有的稱号)。
龐涓與孫膑是同窗,所以他也明白孫膑的能力,自知比不上孫膑,心中充滿了嫉妒。但是一直隐而不發,直到他出師後前往魏國獲得了将軍的職位。
成為将軍後,龐涓就将孫膑騙到了魏國,陷害孫膑,“依法”對他實施了膑刑,并且在孫膑臉上刺了字。
囚犯刺字是很早以前就有的刑罰,刺字算是刺青的起源。到了宋朝時期就連一些士兵也要刺字。于是刺青紋身行業飛速發展,起初是為了遮擋這些字,後來一些地痞流氓為了增加威懾力,也在自己身上紋身,所以我們看水浒傳的時候裡面有許多人都有紋身。
這一點也被來中國學習的日本人帶了回去,一直傳到現在,日本的黑社會基本上都有紋身,而且出現了身份越高紋身面積越大的現象。
膑刑:有許多種,有的是削去玻璃蓋,有的是砍腳,有的是連小腿一起砍掉。孫膑具體受了哪種刑法并不明确,大多認為是被削掉了玻璃蓋。總之孫膑這輩子是無法再用雙腿走路了。(寫這段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玻璃蓋怪怪的[捂臉])
我不知道龐涓當時在想什麼?是想留着孫膑好嘲笑他?還是舍不得這位天才直接隕落?又或者師門有不能殺害同門的規定?
總之龐涓沒有殺孫膑,這也給了孫膑逃生的機會。
趁着齊國使者前來魏國之際,孫膑偷偷面見了齊國使者,最終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來到了齊國。
圍魏救趙在魏文侯、李愧、吳起、樂羊、翟璜等人的努力下,魏國成為戰國時代第一個崛起的國家。
擊敗秦國,奪去河西之地,讓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秦國喊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擊敗中山國,占領了中山國,差點讓中山國滅國。
又擊敗了楚、宋等國,一時天下誰與争鋒。
但也因此與同為三晉的趙、韓兩國漸漸疏遠。
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魏國的屬國衛國,魏國當即發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
趙國向齊、楚求援,齊威王決定發兵救趙。
齊軍兵分兩路,其中一路準備交給孫膑統領。但是孫膑以身體殘缺為由拒絕了,最後由田忌統軍。
孫膑從魏國逃出後就是受到了田忌的賞識,被他收為門客。除了身體殘疾外,這也是孫膑不願統軍的原因吧。
當然還有我們課本上學到過的田忌賽馬,這是孫膑剛加入田忌門下時幫他出的主意。
田忌想要帶兵直接前往趙國,但是孫膑卻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孫膑說:如今魏軍精銳都在趙國,國内必然空虛,我們何不直接攻打魏國都城?等魏軍前來救援時,他們長途跋涉,我們則是以逸待勞,必然能取勝。
于是田忌轉道魏國都城,魏王急忙下令軍隊回師,龐涓率領八萬魏軍回守都城。
而田忌則讓人在桂陵這個地方以逸待勞,大敗魏軍。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也叫桂陵之戰。
成豎子之名桂陵之戰中并沒有擊潰魏軍主力,倒是把龐涓抓住了。
不過孫膑并沒有報複龐涓,最少應該沒有在身體上傷害龐涓,比如砍掉他的雙腿。
在多國幹預下,魏軍撤出邯鄲,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齊國把龐涓放回了魏國。雖然是敗軍之将,龐涓依然坐在将軍的位置上。
後來魏國又以龐涓為大将發兵攻打三晉之一的韓國,此時天下齊、魏最為強大,所以韓國派出使者向齊國求援。
齊王猶豫要不要救。
有的大臣認為應當速速發兵,吞并掉韓國,魏國實力就會大漲。
有的認為應該等雙方打的差不多了再救。
還有人認為韓國也不是好啃的,不如不救,坐山觀虎鬥最好。
這時孫膑回答道:此時韓、魏雙方的士兵都還處于亢奮的狀态,戰鬥力最強,現在救援就是在代替韓國承受魏國的攻擊,一定要等到雙方疲憊的時候再動手。到時候韓國一定會更加親近齊國,而魏軍疲憊,也好給予痛擊。
齊王認同了孫膑的建議,表面上答應了韓國的請求,但是就是不發兵。
而韓國軍隊得知齊軍就要來救援後也是士氣大振,奮起反抗魏軍。但是經曆了五次大敗卻依然沒有等到齊軍。
見雙方鬥的差不多了,齊王這才發兵,以田忌為大将,孫膑為軍師。
孫膑依然沒有讓田忌直接去找魏軍主力,而是用老辦法,直沖魏國都城,又上演了一場【圍魏救韓】。
魏王派太子申(太子就是魏王繼承人的意思,他的名字叫申)統帥全國剩下的精銳前去抵禦齊軍,同時龐涓也放棄韓國回師救援。
孫膑知道魏軍看不起齊軍,當然因為有吳起留下的魏武卒機制在,此時的魏軍确實是天下少有的強悍軍隊,所以他設計增兵減竈的謀略。
第一天十萬竈,第二天五萬,第三天隻有兩萬了。
當時魏軍兵力已經強于齊軍,隻是人命并不是玩遊戲,魏軍也不會真的和齊軍拼死一搏,他們隻是在後面驅趕。
龐涓在後面追趕齊軍三天,發現了這一點,他認為這是齊軍素質不行,隻是三天就逃了一半多。
可能是龐涓被俘的時候,孫膑對他做了什麼,又或者是想殺孫膑斬草除根,于是丢下步兵,親自率領騎兵追擊。
孫膑計算到龐涓的隊伍夜晚會到馬陵這個地方,于是在馬陵埋伏上萬弓箭手,以逸待勞。
并且命人将最顯眼的一顆大樹的外皮剝掉,親自寫下了“龐涓死于此”。
龐涓行軍至此,果然發現了那棵樹的異樣,命令軍隊停下,他則是帶着火把前去查看。
剛剛看到樹上的字,龐涓立刻驚出一身冷汗,知道自己中了埋伏。
想要命令軍隊返回,卻看到滿天箭雨落下。
自知無力回天,龐涓拔出寶劍自刎,死前大喊一聲:遂成豎子之名。
豎子:可以理解為蔑稱,翻譯成小子。
龐涓死前喊的話居然是:到底還是讓那小子成名了。
如果龐涓嫉妒心不是那麼重,就沒有田忌的戲份了。龐涓為将,孫膑為軍師,說不定魏國能達到一個新高度。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馬陵一戰,魏軍損失慘重,就連太子申也被齊軍俘虜。
也是從這裡開始,打的秦國瑟瑟發抖的魏國開始走下坡路,而随着秦國的崛起,魏國再無翻身的可能。
下集待續……
求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