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對川渝人民來說是場災難。
21日報道,全國氣溫前十被川渝承包。
從地圖上看,是這樣。
高溫預警連發了一個月,成都最高達到44度。
重慶遭遇61年來最嚴重極端天氣,不僅高溫,還滴水不降。
這個氣溫意味着什麼?
還沒等大家弄清川渝人民到底在經受什麼,一些奇奇怪怪的熱搜詞條先來了。
#川渝人民要哭了#
#川渝好像有高溫結界#
點進去一看。
各種玩梗,狗頭、紅油鍋底。
好像,是今年新添的一樁趣聞。
好笑嗎?
抱歉。
這是一場災難。
而我們卻正在失去對災難的感知力。
01
前段時間,重慶四川的不少朋友曬出天氣預報感歎。
40多度的高溫,持續不退,這怎麼辦?
然而難受,還是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重慶。
嘉陵江,本該是汛期的日子,幹到河床裸露。
大橋底下,市民行走自如。
一條幹涸的嘉陵江,背後是66條斷流的河,和34個受旱災肆虐的地區。
幹旱過了頭,更兇猛的就會來。
21日,重慶市巴南區突發山火。
重慶是山城,着火點距離主城不過10公裡,滾滾濃煙飄向居民區。
不光是巴南,北碚、江津、奉節等區縣,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山火。
高溫當下,重慶又不幸遇到疫情。
網上一張圖。
那邊的山頭還冒着火,這邊大家在高溫底下排隊核酸。
△ 圖源:微博@張渝小完子
烈日當空,排隊做核酸的市民隻能向路過的消防求助。
“幫我們澆點水吧。”
前段時間高溫,Sir寫過高溫作業的危險,他們的工作沒有空調可以吹,長時間無法散熱,有可能會得可怕的熱射病。
現在,四川重慶更糟糕的是。
不僅熱,還缺電。
在成都,工業用電已經暫停,保障民生也用電。
而成都之外的四川地區,更難。
有的地方連民用電也停了。
四川達州。
居民們已經很多個晚上不着家了,睡橋洞,睡車庫,隧道乘涼。
寫字樓裡停了空調,隻有靠買冰塊降溫。
熱,隻是難受嗎?
也許很多人買沒有意識到。
這是災難。
災難不是忍一忍就好了的。
02
熱浪不僅灼燒的是皮膚,也讓一群人的心在滴血。
高溫 停電,農民和養殖戶損失慘重。
一位四川大姐對着一地熱死的雞痛哭流涕。
付出的心血和投進去的錢,這突如其來的一下,就打了水漂。
無法給魚塘供氧降溫,死魚漂滿了池塘。
塘主稱,這波自己的損失至少五六萬。
長期幹旱,四川種植的葡萄,直接在枝頭上曬成了葡萄幹,當事人稱,損失30萬左右。
一位農民大伯,冒着烈日酷暑,采摘已經歉收的玉米。
玉米粒稀稀拉拉,可是他也不忍心放棄這點收成。
停電,很多店鋪不得不關門歇業。
成都一位做餐飲的女孩發抖音說,商場裡所有店家被要求關閉。
十幾萬的貨存在冰箱裡,自己很擔心能不能保障最後的冰箱用電。
好不容易熬過疫情,等着暑假的旺季回血,誰知又被限電打了個措手不及。
我們無法想象,在這樣極端天氣和電力癱瘓的情形下,有多少人在艱難維生。
可是在災難面前。
我們今天還沒聽清楚具體的人的哭聲,先聽到的卻是笑聲。
不少人發現了“災難美學”。
在災難中欣賞奇觀,尋找笑點和萌點。
因為極端幹旱。
長江中下遊的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這卻成了一些網友口中的“生命之樹”。
嘉陵江幹了,拟人一下,“我幹了,你随意”,一會兒是橋尴尬,内心活動挺足的。
葡萄都曬幹了,他們關心的是葡萄幹怎麼想:“四川的葡萄也有煩惱。
在災難面前,在千千萬萬人的痛苦面前。
首先想到的卻是玩梗,是笑。
可怕在于,這還不是少數人。
而是一種默認的氛圍,似乎正在成為輿論場中的“主流”和“常态”。
不是第一次了。
今年東航事件,一群人迫不及待在網上寫起了災難小作文。
“都給我回來做核酸。”
“你看你們多淘氣啊。”
如此嚴肅苦難的事,好像一定要用刻奇的方式才能被表達。
河南洪水,上海疫情。
又是熟悉的省份食物化,賣萌化。
再往前,疫情初期的全網為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施工隊打榜。
推土機,也成了“叉醬”“嘔泥醬”。
對災難的娛樂化并非什麼新鮮現象。
在Sir看來。
娛樂化的背後,根源不在于娛樂。
而是我們似乎不懂得怎樣去面對苦難,也不想真正去面對苦難。
隻是假裝樂觀的态度。
把苦難轉化為一件好玩的事。
所以娛樂化苦難的背後不是笑聲,是失語。
03
網友把災難拿來玩梗,都是因為他們沒有同情心嗎?
我們不能隻看到現象。
卻不看這樣的現象是怎麼來的。
對災難沒有感知,首先是因為不懂。
說嘉陵江“先幹了”,變成“嘉陵工”,因為不知道一條幹涸的大江背後,是幾十條斷流的河,是衆多農村地區遭到旱情肆虐。
說葡萄是純天然曬幹工藝,是因為不知道這樣的“葡萄幹”其實口感不好,也沒法儲存,對農民來說就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有人說,并不知道限電是什麼原因,隻是見到網上很多人在玩梗,時至今日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杜甫有一句詩寫道:“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疾苦,在成年(知道)的人眼裡才是疾苦,在兒童(不知道)的人眼裡隻有無憂無慮。
就像是發洪水了,小孩不知道愁苦和危險,也許還覺得坐沖鋒舟很好玩。
但問題在于。
為什麼很多網友的認知水平,會降低到小孩一樣幼稚的程度呢?
他們之所以調侃災難,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感受到這是災難。
新聞裡播報的是氣溫。
拍攝的是江水幹涸的畫面。
但具體的人過得怎樣,你感受到了嗎?
是一個個當地人,自發把情況發布到網上,我們才後知後覺地感受到了他們焦灼的情緒。
災難的信息是阻滞的,大衆也就無法對災難做出合理的反映。
很多事,明明應該是媒體趕在第一線,幫我們撥開層層迷霧,抵達事件真相,告訴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共識去對待一次公共事件。
現在卻隻剩下網友不知所措,盲人摸象。
而“娛樂化”是他們選擇的一種方式嗎?
或許,這隻是唯一的可選項。
面對災難,必須要是樂觀主義的,必須是“不帶節奏”的,必須是“情緒穩定”的。
于是。
有一天我們也就習慣于,用唯一一種看上去安全的方式,來觸及災難。
因為你知道無法再追問更多,也無法表達出災難本身最猙獰的一面。
那你還能怎麼做呢。
除了嘻嘻地,無意識地讪笑,就像是無事發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M就是兇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