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的可利用部分?肥美碩大的蚝肉被炭烤出汁水後,撒上蒜蓉、蔥花,入口鮮甜爽滑,讓人唇齒留香……牡蛎産業是诏安縣重要的特色産業日前,記者走進诏安縣四都鎮西梧村,工人們正在忙着采收牡蛎,許多外地食客不遠千裡趕來嘗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蚝的可利用部分?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肥美碩大的蚝肉被炭烤出汁水後,撒上蒜蓉、蔥花,入口鮮甜爽滑,讓人唇齒留香……牡蛎産業是诏安縣重要的特色産業。日前,記者走進诏安縣四都鎮西梧村,工人們正在忙着采收牡蛎,許多外地食客不遠千裡趕來嘗鮮。
但8年前,這裡出産的生蚝并不被外界認可,一度滞銷。“主要是因為髒。”西梧村黨委書記吳志雄告訴記者,生蚝對水質要求非常嚴苛,污濁的環境不僅會減緩蚝體生長,還會導緻蚝肉發苦。
西梧村每年可采收牡蛎50噸,其中85%左右是無法食用的牡蛎殼。這些牡蛎殼平鋪開來,相當于120個足球場那麼大。“早些年,村裡人會把它們燒制成白殼灰,用來粉刷牆壁,但燒制過程易造成空氣污染。後來也嘗試過把蚝殼烘幹、粉碎成飼料添加劑等初級産品,但由于利潤低、銷路差,這些加工廠最後都相繼關停。”村民吳解平告訴記者,挖坑掩埋、傾倒入海、随地堆積成為大部分蚝殼的歸宿,由此産生的環境污染等問題亦讓人頭疼不已。
如今,随處可見的牡蛎殼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幹淨整潔的村道,這些巨變來源于诏安縣政府開啟了牡蛎殼生态化利用模式。诏安縣政府統一部署,打造牡蛎集中加工、牡蛎殼集中清運、牡蛎殼無害化處理的産業鍊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牡蛎殼被送往福建瑪塔诏安生産基地,經過保護性焙燒、分段火化、粉碎等工藝,達到去除牡蛎殼内多餘水分,活化牡蛎蓋的結構和營養的效果,最終被打造成新型生物源土壤調理劑,可應用于改善土壤、處理水環境、養殖水域水體改良等多個領域。
“1.5噸蚝殼可産1噸土壤調理劑,年産成品近8萬噸,這意味着不隻西梧村,全縣的蚝殼都有了出路。産品呈堿性,對酸性土壤的修複、鈍化重金屬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瑪塔诏安生産基地副總經理韓志傑表示。自此,一個新的生态閉環出爐,漁民從大自然中獲得養料,養殖牡蛎,牡蛎捕撈後,廢棄的牡蛎殼由政府轉運,送往處理中心,被加工為新型生物源土壤調理劑,又重新回到大自然中。
目前,诏安縣積極吸納本縣及周邊地區的廢棄牡蛎殼轉運處理,年處理牡蛎殼能力15萬噸,為區域性生态環境保護貢獻力量。截至2021年底,诏安縣内牡蛎殼制作的新型生物源土壤調理劑,已在全國累計修複酸性土壤、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150萬畝。牡蛎殼從“蚝多餘”變成了能夠改善土壤質量的“蚝給力”,诏安縣還獲評“中國生态牡蛎之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